大宣的书籍,不管是官刻还是坊刻,在内容上都有比较严格的规定,比如禁止刻印、销售边机文字、刑统律、敕文等机要文献;禁止刻印、销售宗教异端等书籍;禁止刻印、销售违背儒家经义的书籍。
甚至还有一种禁,叫做“党禁”,就是在朝廷派别斗争中,禁止刻印、流传反对派的书籍。
不止如此,包括朝廷大臣之奏议,台谏之章疏,内外之封事,士子之程文,机谋密画,均不可泄漏。
更甚的,不经过国子监严格审查,“程文短晷”之类也不可刻印和销售,以防晚进小生“文场剽窃之用”。
换句话说,小宝秋试前的那份“历年真题”,要不是皇帝给开路子,一般人弄不到。
这些规定在楚清看来,一部分是为了防间谍,一部分是党争手段,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在防人民,防人民“肆毁时政”。
但不管怎么说,这都是大宣的“政治需求”。
换句话说,你可以像京都百姓那样热议最近粮价涨得让人吃不起饭,但你不能议论朝廷控制不了粮价。
如果某本出版物敢出版这类内容,那就是“肆毁时政、摇动众情、传惑天下”,就要“严行根捉”,从重从严、深挖广掘,力求除恶务尽。
不过,小宝的书,并未涉及大宣的禁止范围,能够与“边机”二字沾点边的,也是在沃斯国境内,比如有插图标明了玉京山、白山、及玉京河的位置和走向。
皇帝和胡恒秋没找到犯禁的内容,却把自己看了个意犹未尽——写得有些少,某些地区的内容可以多写,比如那些沃斯人的生活、生产分工,尤其是那边的教育是怎样的等等。
可是看看书籍最后一页的备注,上面写着:庆德七年。
那时候楚懂应该还是一个六七岁的孩子!
再翻阅近二三年的书籍,则是一些诗句集锦,还有一些杂记随笔,内容包括异闻逸事、风景记录、日常琐事、有些则是看过某些文章后的读后感。
可以说,这是一个有见地又风趣、有很多奇思妙想的孩子,
“你说,这书是从两个府收罗到的?”皇帝问道。
胡恒秋说:“是,这些书刚运到昌广府和佳兴府,两地的理事处就上报了;而且销售很快,几乎是书坊刚到货一日便被售空。”
皇帝问:“那么好卖?”
胡恒秋:“主要是少,印制的书册发往好多个州府,听说这叫什么‘试销售’。”
皇帝:“就是说,这些书已经被那些州府审查过了?”
胡恒秋:“应该……是吧。”
按规定,楚清的书坊需要得到当地官员的许可、并按照官方规定纳税,才能在那些地方销售书籍。
但是官方许可,这個“弹性”就很大了,比如,出于忌惮永安公,很可能就不仔细审查书籍内容,或是永安公纳税足够多,也不审查。
但皇帝和胡恒秋不知道的是,全国各地都有楚家的书坊,都是这些年中,楚家分散在各地的小子们盘下的店铺。
所以楚清这批书籍的销售,可以说是自产自销。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44315/26852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