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范雎读书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对天下大势进行系统的学习、了解和分析。他知道眼前的穰侯魏冉是何种身份,也知道当今的秦国朝政正把持在魏冉和宣太后手中。魏冉专国用事,是秦国头号权臣,与宣太后的另外几个兄弟泾阳君、华阳君、高陵君四人并称“四贵”。
魏冉为了彰显自己的权力和制衡秦昭襄王,每年都要带着大队车马周游整个秦国。巡察官吏,对他们恩威并施;省视城池,百姓对其讳莫如深;校阅车马,军队对其敬若神明;扬威作福,秦王也只能望洋兴叹。魏冉的权位已经登峰造极,在秦国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从来都没有功高震主的担忧,所以许多人都想攀附他,以实现自己的政治目的。
秦昭襄王虽然不满却也拿他毫无办法,一方面是为了稳定秦国的政局,免得祸起萧墙;另一方面是因为顾及宣太后,秦昭襄王能够坐稳王位都是拜宣太后所赐,如今宣太后位高权重,昭王对她既感激又畏惧。魏冉乃宣太后之弟,因而看到魏冉如此无法无天,在秦国代行君王大事,也只好听之任之。
范雎虽然对于秦国的局势很清楚,但是此处人多嘴杂,他自然不会将心中所想悉数告知王稽。而且,他没有见过魏冉,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为了检验一下这魏冉的态度,他决定暗自参看一番。于是,范雎忙对王稽说道:“我早就听说过穰侯在秦国的大名,他依靠是宣太后的弟弟、秦昭襄王的舅父,在秦国一手遮天、专权弄国,但是他却没有任何容人之量,只知道妒贤嫉能,厌恶招纳诸侯宾客(这句话其实也是范雎随意杜撰的,当时名震六国的白起就是魏冉举荐的,可见只
要有才能,他也会欣然招为己用);我觉得还是不要与他会面的好,以免受到他的侮辱。为今之计,我只能藏匿于车厢之中,静待一切变化,再依据事情的发展而行事。”王稽懂得范雎的心思,而且严格说来,王稽也没有受到魏冉的重用,早已经心向秦王,所以他遵从了范雎的意思。
没有多久,穰侯一行便赶到了王稽这边,王稽自然下车迎拜。魏冉见是朝廷官员,并不吃惊,便下车与之相见。这是秦国法律的规定,外出大臣如果在路上相遇,不管职位高低都需要彼此问一下其简要的情况。于是,魏冉例行公事地和王稽先寒暄一番,进而来到王稽车前,问道:“关东六国的情况怎样?诸侯之间是否稳定,有没有什么大事发生呢?”王稽见魏冉问话,遂做出受宠若惊的样子,向魏冉鞠躬致敬,继而回答道:“东方六国知道秦国的强大,对于秦王十分忌惮,对于侯爷也是敬若神明,自然不敢有丝毫异动。”魏冉虽然权倾朝野,却并不是自大的人,对于王稽的马屁不屑置之。
穰侯魏冉眼观王稽有些言辞闪烁,他接着问道:“王稽,你是否也是那般没有见识的人,把其他诸侯国家的能人异士带到了秦国?这些人实属无益之人,而且心思复杂,难以收为己用,与其让他们来扰乱朝纲,不如直接弃而不用。如果遇到了真正的有才之士,他们不甘心归附我秦国,就直接杀掉。”王稽连称:“没有穰侯的指示,下官怎么敢擅自做主呢?”
因为王稽过去并无不妥之举,所以魏冉对他的话并没有怀疑,眼下东方诸郡还要很多事情等着他去做,魏冉便不再久久盘查,遂率众东去。
但是魏冉的一席话却让范雎对其彻底失望,认为魏冉不会重用自己。一语兴邦,一言失国,魏冉就这样错过了范雎,似乎也注定了他日后的失败。
魏冉的身影渐行渐远,最后终于消失不见,直到这时,范雎才从车厢里面走了出来。不禁心生“劫后余生”的感触。他几乎不记得,这一路走来,已经多少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也不知道未来还要多少危险在等待着他。但是他知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唯有小心谨慎、步步为营,才能够实现他最终的政治理想。
经过此事,王稽对范雎更加佩服,不禁在心中感叹,张禄先生果然有神鬼莫测之能,连魏冉会来找麻烦也看得出来。正当思索之际,范雎突然说道:“据我先前的观察可知,魏冉这个人生性多疑且迟疑不决,刚才他其实已经怀疑车厢有人隐藏。只是碍于形势而没有搜查。见我等如此行色匆匆,且刚才对他的问话也多敷衍,事后必然悔悟。他知晓这车中一定有问题,很有可能会调转车头再来追击马车。到时如果我在车上,就有理说不清了。”
于是,范雎提议,自己下车从小路步行,让王稽等人驾着车马,引开魏冉的人马。
果如范雎所料,王稽车马才行十余里,身后马铃声便不断地响了起来。二十余骑从东飞驰而来,声称奉丞相之命前来搜查。王稽推脱一番,最后只得假意勉强地答应了他们。可惜,此刻的范雎早就不知所踪,他们遍索车中,也没有见到任何可疑之人,只能向王稽作揖一番,继而策马离去。惊魂未定的王稽暗自叹道:“张禄先生真是不世奇才,有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才能,非我辈所能及也。”于是催车继续向国都咸阳前行,他几乎可以断定,张禄定然有办法可以找到他。果然,到了半路,王稽便遇上了张禄,遂邀其登车一同前行。
经过一波三折的曲折经历,范雎终于到达他梦寐以求的地方——咸阳。然而,他还需要面对最后一场测试——秦王的“面试”。
/104/104501/l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44385/1385283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