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又称之为定力。
佛经中记载,从无始以来,人就具足无上定力,却因为种种缘由,心灵蒙尘,就的定力就慢慢的降低了。
之后,人就有了贪,嗔,痴,慢,疑,等等缺陷。
按六级文明的研究,想进行更高级的进化,就需要更强大的意志,也可以说,需要更加强大的定力。
定力越强者,境界也会越高。
佛经上说,修行,主修定力,也是这个缘由,定力足够了,就能入种种定境。
定力即意志,意志是根本。
意志强大者,才能驾驭身上的力量。
进化,只是让人获得强大的身体力量和精神力,想完美的驾驭力量和精神力,就需要强大的意志力。
可以这么说,意志是将帅,力量和精神力都是小兵,只有能力强大的将帅,才能指挥手下的兵,从而战胜敌人,获得胜利。
青竹躺在进化舱室中,定住自己的心神,不让心神外游,与此同时,他用心感受着身体上的变化。
在青竹的感觉中,自己的细胞越来越有活力,一些老化的细胞被奇异的液体卷走。
更惊奇的是,青竹能感受到自己的精神力在变化,他感觉精神力越来越强,然而,随着精神力的增强,他感觉自己有些驾驭不住了。
那种感觉,就好像一个小孩舞大锤,一个不好,还会砸伤自己。
初神境界,只能驾驭初级精神力。
“蓝灵儿说的对,意志才是根本啊!”
不说修行者,就说普通人,若意志坚定,普通人也能获得更高的成就。
青竹记得这样一副漫画,漫画上画着两个人,两条地道,地道的尽头是金矿,一在上面挖地道,一个在下面挖地道,下面那个人挖了一大半之后,就放弃了,转身离开;而上面那个人,则一直在挖,最后,挖到了金矿。
这个漫画的寓意很深。
现在,青竹再次想到这副漫画,心想,‘看来,意志才是最重要的,意志弱的人,坚持不下去,就挖不到金矿,而意志强大的人,可以一直坚持下去,就能挖到金矿。’
“怎么增强意志力?”
同样,也可以问,“怎么增强定力。”
在寺庙之中,有很多和尚念经、参禅、打坐,他们都是在修练定力。
前面说过,有的人,早上起不来,有些人,不需要闹钟,也能自己起来。
青竹在学校住宿的时候,也知道同学们的情况,有些同学设定了闹钟,六点起床,结果,闹钟一响,他又关了,过了十分钟,闹钟再响,他又关了,如此反复,到了七点钟,他才爬起床,而且,爬起床之后,还苦着脸,一脸不高兴的样子。
相反,也有意志坚定的人,不需要闹钟,五点就起床跑步,或者,去操场上锻炼身体。
青竹在学校的时候,他也把修行之法告诉了同学们,可是,能坚持下来的人,也就郑东一个。
对了,在后来,苏珊见识到青竹的神通后,也开始修行了,不过,苏珊的修行不得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青竹能坚持下来,就是因为他的意志比普通人强大一些。
意志越强,境界也越高。
十地菩萨的标准,就是以定力来化分。
在西游记中,以唐僧的定力最强,他可以降伏心猿孙悟空,可以降伏猪八戒,八戒,即八种戒律。
所以,拥有强大的意志力后,就能驾驭身上的力量。
如果用现代科学来解释,意志越强,就能解锁更多的身体权限,获得神通。
说个最简单的,玩游戏的时候,为什么有些人玩的好,有些人玩的差?这就是手速和反应上的区别。
手速,乃是对身体的控制权限,你对身体的控制力越高,手速就越快。
有句话说,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候,你想自己的手变快一点,也想跑的更快一点,做事,也想比别人做的更好。
可惜,就是做不到啊,这就是因为人对身体的掌控权限太低。
玩游戏的时候,会想,‘我要躲开这个子弹,或者,避开这个技能。’又或者,‘我的反应要更快一些。’
凡此种种,都很难做到,这也是因为人对身体的掌控权限太低了。
再深一层,手被刀划伤了,能够自然的愈合,这么说,人本身就拥有自愈能力,那么,可不可以自己控制呢?控制自己的细胞分裂,控制血肉生长,让伤口快速愈合。
显然,普通人做不到,普通人的手被刀划伤了,只能慢慢等,让伤口慢慢的愈合。
更深一层,如果牙齿掉了,能不能自己控制牙齿生长,让牙齿再次长出来?
如果对身体的控制权限再高一些,手脚断了,控制自己的细胞分裂,让手脚再次长出来?
落齿重生,断臂生长,在普通人看来,这已经是神通。
其实,在六级文明的眼中,这只是一个智慧生灵的基本能力。
真正说起来,人本来就具备强大的身体恢复能力。
就说壁虎吧,壁虎的尾巴断了之后,过一段时间,还能再次长出尾巴。
如果用科学的眼光来看,壁虎是动物,人也是动物,壁虎能做到的事情,人也能做到啊。
再说一个众人皆知的事情,切除一部分肝脏后,切除的肝脏会再次长出来,这也是一种强大的自愈能力。
不过,我们不能掌控身体的自愈能力,也就是说,我们能身体的掌控权限太低太低了。
有科学家说,人的大脑拥有无限潜力,然而,人能运用的部分只有百分之三到百分之六,如果能大脑的运用率达到百分六以上,就可以称之为天才了。
青竹仍然躺在进化舱室中,他用心灵感受着自己身上的变化,同时,以强大的意志力来掌控自己的身体和精神力。
“意志,我的意志还是太弱了!”
不知道过了多久,进化结束了,进化舱室打开,青竹跳出进化舱室,立即穿上衣服,而后,轻轻的握了一下拳。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4492/1167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