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肥义讲述,楼烦王最初是打算联合林胡王攻击赵国的,但林胡王不敢,于是楼烦王就自己带着兵追上了赵主父,结果两军对峙时,楼烦王手底下的人纷纷劝阻,以至于楼烦王没有办法,只好臣服于赵国,以换取在河套地区继续放牧居住的权利。
听到这些,蒙仲感到十分意外,因为他原以为赵主父已经“失势”了——或者说是他自己将权力让渡给了赵王何,没想到,赵主父还是有着如此惊人的威慑力。
相比之下,赵主父在赵国国内的助力,反而不值一提。
当然,这个“不值一提”的前提,还是因为他自己将王位传给了赵王何,否则,无论是赵相肥义,还是像许钧等“逐渐拥护赵王何”的赵将,都得算到「主父派」的范畴内。
“至于在国内,支持赵主父的应该不多了……”
见蒙仲提到国内,肥义皱着眉头说道:“赵主父麾下的军将,老夫此前也曾与他们闲聊过,诸如李疵、许钧等人,皆愿意拥护君上……牛翦此人,最初也是愿意效忠君上,但近两年态度暧昧,疑似受到赵主父的影响……至于其他,大概就是你的五百信卫,以及庞煖正在训练的五千兵卒了。”
赵主父在赵国国内的势力,的确是不如在赵国以外……看来传位一事,影响真的很大。
蒙仲恍然地点点头。
此后,肥义又讲述了「新君派」、「公子章派」与「旧贵族派」。
其中,「新君派」与「旧贵族派」其实不容易区分,就像阳文君赵豹,他自身是属于旧贵族势力的,但他又不像赵成、李兑那样执着于权力——是故肥义才会推荐赵豹守卫邯郸城。
类似的,还有赵袑、赵希、李疵等赵将,虽然都是赵氏、李氏子弟,但也是肥义希望招揽到赵王何这边的。
倘若彻底排除掉赵氏、李氏等旧贵族势力的臣子与将领,新君派这边的实力反而是最弱的,而其中有兵权的,也仅仅只有「信期」的千余人。
再说「公子章派」,公子章派,大多都是公子章这些年跟随赵主父出征中山国时招揽的将领,在朝中的影响力几乎没有,但胜在手中有兵权,今年年初又被赵主父封在代郡,因此至少在军队方面,与「旧贵族派」相差不多。
听了肥义的话,蒙仲思忖了片刻,这才弄懂这四个派系的复杂关系:
新君派,主要集中在邯郸,看似势力最强,但在刨除掉「旧贵族派」后,它反而是最弱的;
公子章派,背后的鼎力是宋国,拥有远超一军数量的军队,最起码有三四万军队,在军队方面逐渐可以与「旧贵族派」相抗衡。
旧贵族派,在军队与朝政两边都有着不俗的实力,但是,它在庙堂上被肥义压制着,在军队方面又被赵主父压制着,更关键的是它不具备“名分”,只能借赵王何的名义来对抗赵主父或安阳君赵章。
至于最后的主父派,由于赵主父将君主的位子传给了赵王何,以至于从曾经最强大的一股势力,一下子跌落,跌落到在赵国内部实际上连旧贵族派都不如的地步。
但是,赵主父积威犹在。
简单来说,主父派与新君派有“名分”,而公子章与旧贵族派则有实力,并且,这边赵主父给公子章“名分”,而那边,赵王何与肥义不得不给予旧贵族派“名分”,让公子章派与旧贵族派相抗衡。
总而言之,其中关系非常复杂。
而在这复杂关系中,肥义的这个相位最难做,首先他要防着公子章,又要防着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等人,艰难地维系着赵王何与赵主父之间的平衡,维系着公子章派与旧贵族派之间的平衡。
毕竟公子章若胜了,赵王何必将失去王位;反之,假如赵成、李兑等旧贵族派系取胜,肥义也要担心这些人趁机把持国政——这正是肥义竭力想要避免这场内乱的原因。
而如今,蒙仲这名“以五百兵击破齐国数万军队”的少年,让肥义看到了转机。
在肥义看来,只要蒙仲这名少年愿意竭力辅助赵王何,为赵王何执掌一支军队,纵使公子章与赵成、李兑等人打地天翻地覆,他肥义也无需担心赵成、李兑事后借机把持国政。
更关键的是,蒙仲非但又才能,而且还年轻,他才十六岁,别说辅佐赵王何,这位少年足以辅佐到赵王何的儿子,甚至是孙子。
就像他辅佐了赵肃侯、赵主父、赵王何三代君主的肥义一样。
但前提是,蒙仲这位少年愿意辅佐赵王何。
想到这里,肥义神色严肃地询问蒙仲道:“你受赵主父与公子章信任,只要老夫这边暗中助你一把,你纵使执掌更多兵权亦不在话下,且老夫也相信你有这个能力……那么,你愿意辅佐君上么?”
“……”
看着肥义期待的目光,蒙仲久久没有回话。
毕竟,效忠赵王何,就意味着他要背叛赵主父与公子章的信任。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4506/117344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