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办公事。
待两人行礼后,朱见济免礼,对陈献章道:“经过几年的落实,现在全国的官学基本上扩容完成,教育司这边可以准备下一项教育改革了。”
陈献章如今也上了年龄,五十五岁。
不过读书人嘛,尤其是搞教育这个行业的,越老越值钱。
闻言道:“陛下,还要怎么改革,随着官学扩容,目前全国各地的官学之中,读书的学子已经超过了一五十万人,这还不算私塾和私学书院。”
朱见济讶然,“才五十万?”
现在大明人口已经突破四亿了,读书人才五十出头。
百分之零点一二五!
这个比例不对。
陈献章道:“陛下,这一百万人可以参加新式科举的读书人,换言之,就是达到了以前的秀才的水平,实际上的读书人,比这多得多。”
朱见济若有所思,“全国上下,读书识字的,能有一千万不?”
陈献章无语,“陛下,哪可能达到这个程度。”
朱见济一想也是,新中国成立的时候,文盲比例都达到了百分之八十,大明再怎么发展也是封建王朝,文盲比例至少百分之九十。
也就是说,全国读书识字的人,最多也就百分之十。
四亿多人,看起来应该有四千多万的读书识字的人,但实际上这四亿多人中,很大部分是最近几年新生的,按照年龄来说,还在蒙童阶段,而之前新增的大量人口,因为教育改革还没普及开来,所以读书的也少。
陈献章思忖了一阵,“微臣估摸着,我大明现在十岁到二十岁之间的读书人,应该在两百万左右,当然,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不可能一直坚持读书到最后,大部分还是要去找其他营生。”
封建时代读书的成本很高。
朱见济略微一算,感觉有点悬乎,这么点读书人,要治理以后四亿甚至五六七八亿的国家,关键还要加上朝鲜、中南半岛、吕宋岛、苏门答剌群岛、日本甚至罗斯公国的人口,区区一两百万明显不够,果然,还是要继续推进教育改革。
不过好消息是,就算只有这点读书人,持续下去的话,到他们可以胜任社会工作的年纪,老中青结合起来,也能超过一千万。
但还是要改革。
咱大明是要管理全世界的!
问陈献章,“现在私塾和私学、书院之类的,是否也在蓬勃发展?”
陈献章道:“具体情况不了解,但现在我大明百姓手上确实也有点闲钱了,把小孩子送去读书的百姓大为增多,而官学是针对有一定学识的年轻读书人,所以私塾也在相应的暴增,相应的,私学和书院也在大幅度新增,为官学分流。”
朱见济道:“私塾、私学和书院怕是要好生管理。”
别弄成了一个暴利行业了。
这是教育。
百年大计!
既然如此,那就把官办和私学、书院都放在一起来改革,尽可能的在大明扫盲。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45435/2686884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