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五代十国往事 > 第1035章 真宗赵恒

第1035章 真宗赵恒

赵元僖做了五年开封府尹,“政事无失”,工作能力得到充分肯定。</P>

现实中,喋喋不休的人未必不真情实意,沉默寡言的人未必不包藏祸心。赵元僖沉默寡言的背后未必是真的老实木讷,他的人生起伏处处透漏着心机。傻面贼心,貌似忠厚,内藏奸诈。</P>

比如“楚王宫纵火案”,截止到重阳节宴会结束,一切都很正常,可赵元僖偏偏就碰巧路过赵元佐家门口,又偏偏碰巧想进去串门,又偏偏碰巧无意间泄露唯独赵元佐未受邀约的事,而赵元佐又偏偏因此受刺激而在晚上放火焚烧王宫,然后因此被废为庶人。</P>

“楚王宫纵火案”的最大受益人又碰巧就是赵元僖。回头问一句,赵元僖顺路探望大哥,真的是无心之举吗?</P>

当上准储君之后不多久,赵光义就迎来了“雍熙北伐”的惨败,不愿认输的他准备撸起袖子跟辽国拼了,即前文提到的赵光义打算全国总动员,在中原地带大肆招募农民入伍。群臣纷纷上疏反对,这时候赵元僖也上疏表示反对。赵光义终于还是冷静下来,恢复了理智,取消了这次荒唐的总动员令。</P>

换个角度看问题,赵元僖已经与群臣坐在了一条板凳上,或者,再危言耸听一点:群臣与储君同心,而与皇帝异心。</P>

又巧了,一个多月后,被外放的硬核大神赵普入朝觐见,赵元僖立刻上疏,说赵普同志是久经考验的革命老同志,值得信任且能力出众,最好委以重任。</P>

这里就要稍微复习一下“雍熙北伐”中与赵普相关的内容了:</P>

“雍熙北伐”与赵普的关系就是——没关系。</P>

当时赵普被贬官外放,为山南东道节度使,被排除在核心权力圈之外,已经长期“靠边儿站”了。赵光义在谋划“雍熙北伐”前,根本没有找赵普商议。既然战争失败了,那么赵普可算逮住理了,你看看,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吧?谁让你不征求我的意见的,净听朝中那些奸臣小人嚼舌根,跟那帮虫豸怎能振兴我大宋?</P>

赵元僖适时递上奏章,把赵普比作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贤臣,称赵普是“开国元老”,是“圣朝之良臣”。</P>

于是,在赵元僖的力推之下,赵普第三次入朝拜相,重回政坛巅峰。</P>

赵普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三度拜相,且创下了十年独相的传奇经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赵元僖是促成他第三次拜相的关键人物,从这个角度来看,赵元僖已经与赵普所掌控的文官集团完成了深度捆绑。</P>

很难说赵普究竟有没有投桃报李,但文官集团接下来的一番操作却好心办了坏事。</P>

群臣多次建议赵光义立储,明确赵元僖的储君身份,这让赵光义很是反感。后来,心烦意乱的赵光义终于对群臣吐露了心声,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立储之后人心不安,威胁他的统治地位;二是自己想继续发掘一下其他皇子,择优录取。</P>

话都说到这份上了,直白且露骨,按理说,群臣们也该闭嘴了。然而991年9月,宋沆等五人又上疏请求立储,并且指名道姓要求立赵元僖为皇太子。</P>

赵光义瞬间炸毛了。</P>

宋沆当时是左正言、度支判官,算是位卑权轻的小角色了,他哪儿来的胆子挑战赵光义的红线,勇揭逆鳞的?这就是赵光义最恼火的地方,因为宋沆只是一个提线木偶,他背后的大佬是吕蒙正。</P>

吕蒙正,太宗初年进士及第,逐步成为当朝宰相。宋沆是吕蒙正妻子的族人,具体关系不好考证,可以简单说宋沆是吕蒙正的小舅子。</P>

这样看,宋沆的行为就有了当朝宰相的背书。一个宰相能掀起多大风浪呢?再来看另一件小事:卢多逊做宰相时,他的儿子刚毕业就被安排为水部员外郎,吕蒙正上疏说我刚毕业时只授予九品京官,更多的人甚至还没有这份幸运,很多优秀毕业生怀才不遇,只能隐居山林,只因小卢他爹是宰相,开局就是五品官,这是巨大的资源浪费,长期以往,于国不利,望陛下深思!</P>

随后,卢多逊的儿子就被重新安排为九品京官,并且将“宰相的儿子只授九品京官”列为法定制度,明文规定。</P>

提炼重点:吕蒙正打击卢多逊。</P>

卢多逊与赵普之间的权力斗争是北宋初年的政治大戏,二人是一对儿你死我活的仇敌。所以打击卢多逊必然会得到赵普的关照。</P>

也许吕蒙正只是刚正不阿,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从此进入到赵普视野,在赵普的一路提携下逐步攀登到宰相高位。</P>

也就是说,勇做出头鸟的宋沆,其背后站着当朝宰相吕蒙正,而吕蒙正的背后则是恐怖如斯的赵普势力,赵普则刚刚与赵元僖完成绑定,而他们现在又在力推立赵元僖做皇储,甚至不敢公然违背赵光义的旨意。</P>

细思极恐,再结合前面的几个小故事,文官集团早就与赵元僖打成一片……一场逼宫大戏拉开了序幕。</P>

赵光义彻底暴怒了,你们这是想造反啊!是时候给你们点儿小小的太宗震撼了。</P>

宋沆被贬官外放,吕蒙正被降职为吏部尚书。而赵普则于次年三上表章,请求告老还乡,主动辞职总比被炒鱿鱼好,毕竟大家都是体面人。同年7月,退休在家的赵普病逝,结束了传奇的一生。</P>

值得多说一嘴的是吕蒙正,他有个外孙女婿,名叫包繶,包繶的父亲就是“包青天”包拯。</P>

同样是992年,在11月10日这天,赵元僖早晨上班打卡之后,忽然觉得身体不适,于是请假回家休息。赵光义听说后,立刻过府探望,当时赵元僖病歪歪地躺在床上,几乎陷入昏迷,赵光义轻声呼唤,赵元僖勉强还有反应。赵光义随即召集御医,嘱咐他们要多费心,还没等说完,赵元僖就咽气了。</P>

痛失爱子,赵光义哭得情真意切,左右侍从皆匍匐跪地,无人敢仰视。</P>

据说赵光义很久都没能从丧子之痛中缓过来,经常彻夜痛哭无法入睡,还做了一首《思亡子诗》,令群臣传阅。群臣纷纷转发、收藏,却无人敢点赞。领导发朋友圈说他亲爹死了,我是点赞呢,还是点赞呢,还是点赞呢?</P>

悲痛之余,赵光义追赠赵元僖“太子”,谥号“恭孝”。</P>

然而追册太子的典礼还未举办,就有人向赵光义举报了赵元僖的爱妾张氏,说张氏专横放肆且僭越无礼,比如她经常虐待侍女仆从,还闹出了人命,但是——赵元僖对此却不知情;比如她在近郊的佛寺为父母做招魂仪式,越制埋葬其父母……</P>

太宗因此大怒,绞死张氏,将其父母刨坟掘墓,其余亲属流放;赵元僖府上的幕僚属官一律贬官;追册礼也被叫停,改用一品卤簿礼下葬。</P>

关于赵元僖的离奇死亡和张氏的下场,是有不同的记载的,一个比一个危言耸听。</P>

比如《续资治通鉴长编》的记载就暗示赵元僖并非自然死亡而是食物中毒,据说是吃了张氏给他的食物,然后就突然暴病而亡;</P>

《默记》中则记载了张景山的证言,说赵元僖想废正妻李氏,而将张氏扶正,张氏高价购买了一种酒壶,该酒壶外表与正常酒壶无异,但内藏机关,可同时装两种液体,倒酒人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自由切换,张氏本想借此毒死李氏,结果不知情的赵元僖跟李氏玩儿了个小浪漫,夫妻二人喝交杯酒,秀恩爱、死得快,赵元僖就这样被毒死了。后来太宗将张氏凌迟处死。</P>

张景山的这番证言是源自他爷爷——张去华,张去华当时是赵元僖府上的幕僚。这篇“舅舅党”的证言可谓是危言耸听,且与其他记载的出入较大。</P>

其他说法,如赵元僖是骑马时忽然晕厥而坠马受伤,导致死亡;张氏之死,有的说是被凌迟,有的说是绞刑;有的说张氏一案并非是有人告密,而是赵光义派人例行巡视公检法工作时的意外收获……</P>

总之,这位“沉默寡言”的赵元僖身上有太多秘密。教唆大哥犯病被废、拉拢群臣、攀附赵普、群臣“逼宫”扶他上位……“逼宫”失败后,赵普病逝,不到半年,赵元僖也离奇暴毙……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46081/26584352_2.html

本站地址:zerifeisheng.com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①

点此播放在线视频 ②

最新小说: 八零漂亮后妈,嫁个厂长养崽崽 从漫威开始无限变强 同时穿越:金手指竟是我自己? 闪婚财阀大佬:大叔宠坏小娇妻 诸天:一切从拜师九叔开始! 末世囤货10万亿,家人围坐吃火 小可怜被偷人生,顶级豪门来团宠 娘娘病娇又茶媚,一路宫斗夺后位 拜师华山,但是剑宗! 美剧大恶人从无耻之徒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