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点,正是我们要跟希特勒谈的,不过希特勒至今没有对我们在德意志第一共和国国内的产业下手,想必也不会在那些方面为难我们。”
经过这场家族会议后,富格尔家族终于向德意志第一共和国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
不出意外的,希特勒对富格尔这个德意志地区闻名遐迩的富商家族投靠十分热衷,当天举行了盛大的国宴来款待富格尔家族,富格尔家族虽然财产因为战争大幅度缩水,但德意志地区的那个富商不是损失惨重?
相对而言,还是底蕴丰厚的富格尔家族最坚挺了,要知道,在塞里斯主导的兵灾之下,不知多少个贵族和富商家破人亡!
而富格尔家族哪怕一直站在哈布斯堡王朝一面,仍然保证了家族成员的完整。
这代表了富格尔家族掌握的人脉等关系都存在,只要有一个和平的政治环境和好的平台,再次崛起并不是难事。
希特勒特意嘱咐保留富格尔家族这个敌对财阀势力的产业,就是抱着这个目的。
只不过之前富格尔家族的核心成员一直不跟德意志第一共和国接触,希特勒也无可奈何,现在对方主动找上门来,希特勒自然是大为开怀!
希特勒明白,想要让德意志民族重新站起来,必须依靠工商业!
富格尔家族和希特勒的成功合作,使得雷蒙德成功奠定了富格尔家族家主之位,和雷蒙德站在同一阵线的安东则成为富格尔家族的二号人物。
因为雷蒙德的主张让富格尔家族没有全部失去德意志的根基,保留了几分元气,虽然倒不如从前,但现在整个欧罗巴大陆的财阀都受到了塞里斯战争的兵灾影响,大家都损失不小,自然也就不算太凸出了……
富格尔家族的投靠使得德意志第一共和国的生产力得到了快速恢复,在革命过程中,德意志第一共和国有意识的保护了原本的工业底子,德意志第一共和国占据的原普鲁士王国的领土,本就是神圣罗马帝国中工商业最发达的地区。
这片膏腴之地在斐迪南大公占领的时候,也是被刻意保护的,斐迪南大公当初还指望勃兰登堡地区能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大型兵工厂。
结果,这一切现在都便宜了**党,成为**党重振德意志的根基!
希特勒与富格尔家族的合作商谈是秘密进行的,**党高层只以为那是一个普通的富商,并不知道那是大名鼎鼎的富格尔家族。
再加上塞里斯麾下的情报机构一如既往的烂……
所以对希特勒这场合作并没有在意。
毕竟,现在的德意志第一共和国已经成为塞里斯的头号打手小弟,德意志第一共和国恢复的越快,能动员出来的兵力就越多!
希特勒也不负众望,他利用勃兰登堡地区聚集的对哈布斯堡王朝的仇恨,来煽动民意,推广极端**式民族主义概念。
用希特勒的话讲就是:动员民众不能用爱,要用仇恨,仇恨是最好的凝聚力!
事实确实如此,人们在共同的仇恨下,很容易就愿意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去奋斗!
希特勒将德意志人民的灾难归结于贵族的压迫和国家力量的薄弱,主张****政策,在希特勒口中,一个只懂得抗议的国家,是一个没有骨头的国家!一个只懂得抗议的政府,是一个没有骨头的政府!
当我们的尊严、领土、生存的空间都遭受践踏的时候,还不知羞耻地抗议的政府,我们是不需要的!你们最后也会抛弃它们的!
希特勒的各种激进言论开始被**党的宣传机构反复在民间传播,成为了激进的德意志青年信仰一般的存在。
年轻人本就容易被煽动,更何况在这个多灾多难的国家里!
在煽动的同时,希特勒领导的**党为了收集更多的国家发展资金,开始大刀阔斧的对那些地方传统贵族势力下刀子。
先是煽动民意,然后传播仇恨的力量来推广极端民族主义,再将仇恨的矛头指向压迫人民的传统封建贵族阶级!
特别是农奴群体中,**党的发展势如破竹,没有人身自由的农奴根本无法抗衡**党的理念!
就此,在政府的支持下,一个又一个地方传统贵族势力倒下了,当然,**党的屠刀也不是漫无目的的粉碎贵族阶级,对于那些开明的,愿意投靠**党的贵族阶级,德意志第一共和国是保持欢迎态度的。
不过,投靠**党的贵族阶级并不多,因为德意志第一共和国政府颁布了废除农奴的法案!
这个法案加速了神圣罗马帝国体系的崩溃,让德意志第一共和国的扩张变得名正言顺,争取到了大量的支持者!
当然,这个法案也让德意志第一共和国成为仅次于塞里斯的神圣同盟头号敌人!
希特勒这个做法虽然将欧罗巴大陆的传统贵族阶级得罪了个彻底,但却收获了广大德意志农奴的民心,同时也获得了塞里斯的好感!
神圣同盟越是憎恨希特勒,塞里斯用的也就越放心!
至于希特勒这个名字带来的威慑力,在塞里斯眼里根本不是什么,毕竟今时不同往日,塞里斯已经成为了亡灵君主,眼界自然也不一样了,而现在的希特勒除了名字一样外,跟地球历史上那个希特勒相差甚远。
最重要的是,这个时代还停留在排队枪毙,没有坦克飞机大炮,给希特勒一万个古德里安,他还能打出闪电战不成?
至于鼓动民意什么的,在塞里斯眼里更不算什么问题,他本身就一直站在民意的对立面,维持着暴君独裁模式,镇压叛乱杀死的平民自己都记不清楚了,还怕别人鼓动民意对抗自己么?
只要希特勒不倒戈神圣同盟给自己当打手,塞里斯就敢用他!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4903/129556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