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尴尬的事情还在后面,法国海军的一艘万吨级巡洋舰被命中三枚鱼雷,当场沉没。
而一艘“维克兰特”型航母也遭到了两枚鱼雷的攻击,万幸凭借自身很大的排水量,幸免遇难。
一天之内被击沉八艘战舰,遭到重创的也有十余艘,尤其是有航母被敌人偷袭,让图尔维尔大发雷霆,立刻警告各舰长。
他们再这么疏忽大意下去,恐怕整个舰队都得在阿拉伯海北部水域喂鱼了,甭想返回孟买休整了。
法国海军是在外围,也就是二线,却被波斯人的潜艇搞得灰头土脸,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
很明显,波斯人已经开始玩命了,而法国海军还没做好战斗准备,特别是在态度上。
总以为前方有明帝国海军顶着,他们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种想法是绝对错误的,因为波斯人打不过明帝国海军,就只能挑法国舰队下手了。
明军舰队损失惨重是有情可原的,毕竟是在一线跟波斯人浴血奋战。
位于二线的己方舰队遭到重创,图尔维尔都不知道事后应该如何向亚皇陛下交代……
由于此前法属西非与法属印度先后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法国海军的两支最重要的分舰队几乎均遭到了团灭的下场。
驻扎在马耳他的法国海军地中海舰队听说北非即将失守,急忙跑到了大明帝国的马赛,这才算是逃过一劫。
即便如此,法国海军也损失了一半左右的战舰,可谓元气大伤。
如果不是昊菁皇帝向路易十四每年提供三个航母战斗群,法国海军想要恢复之前的实力,恐怕需要十年以上的时间。
现在的情况就是即使图尔维尔想收拾波斯海军,都不一定能打得动。
对方主力舰没几艘,但是中小型舰艇超多,让法国海军收拾起来极为棘手。
协助明帝国海军作战,位于外围的二线位置,仍然被波斯潜艇给偷袭得手了。
“哼哼!”
揭暄得报之后,也没命令分出一支舰队去帮助身后的法国海军。
若是其舰船沉的少,那就让他们自己捞人好了。
对战波斯海军的第一战,大明远征舰队损失了九艘驱逐舰、十八艘护卫舰、四十艘商船。
连战列舰都挨了反舰导弹,不过这玩意皮糙肉厚,不挨十几枚的攻击是不会有恙的。
损失颇大,但完全不影响继续作战,更不会耽误在波斯东南部地区的登陆任务。
侯赛因命令波斯海军在波斯湾出口以东的沿海布设大量水雷,妄图以此来阻挠明军的登陆行动。
但这并不能起到预定的作用,揭暄舰队里有扫雷艇,这些玩意甚至不会被计入到主要作战舰船的数量里。
磁性水雷对木制扫雷艇完全无效,而且波斯导弹艇败退的路线已经证明了雷场留有多条进出通道。
大部分反潜直升机也是可以扫雷的,声纳浮标是可以探测到水中的悬浮物的。
原本波斯人还可以利用明军舰队扫雷的时候,再发射一批反舰导弹。
但随着偷袭行动的失败,战场制空权也落入了明军舰队的手里。
波斯陆海军的岸防部队没等找机会下手,便遭到了上千枚反舰导弹的攻击。
大多数反舰导弹的射程只有两三百公里,远逊于巡航导弹。
但是只用来对付沿岸目标的话,那是足够用的了。
侯赛因在东南沿海地区也部署了大量的防空导弹,并下令修筑了钢筋混凝土工事。
由于开战突然,大量工事尚未完工,防空导弹阵地面积很大,外形特征自然非常明显。
侯赛因在这里部署了“巴瓦尔”-373远程防空系统与“霍尔达德”-15中程防空系统各五十个连。
每连装备四辆发射车,每车载弹四枚,一百个连拥有一千六百枚防空导弹,几乎形成了一面巨大的天盾。
即使明军组成千机编队,也难以突破这道防空火力网。
明军舰队发射的反舰导弹将东南部防区的防空导弹消耗了一多半,这也是揭暄的目的。
这些反舰导弹哪怕被拦截了,也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等扫雷艇为舰队开辟出安全航道之后,登陆舰队就可以靠岸了。
沿岸至纵深的五十公里,都将在舰炮的射程之内。
对方的防空导弹再厉害,也拦不住雨点般的炮弹。
更何况舰队所携带的反舰导弹远远不止这一千枚,这次来打波斯,早就做好了相应的准备。
莫说是战舰,连商船上都携带了武器装备,目的就是跟波斯人死磕到底,看看谁先把谁给耗死。
为了报复侯赛因此前的所作所为,路易十四倒是不用朱慈烺动员,主动请缨,让法军发射了上千枚战术导弹。
就是要打击报复这个之前看似人畜无害的玩意,要不是老朋友出面,法国可能都很难顺利收回法属印度西部地区。
现在算是缓过来一口气了,当然要落井下石,最好将石头直接扔进对方的嘴里才好!
侯赛因在波斯与法属印度西部接壤的东部地区也部署了大量的防空系统,导致法军的突袭没有收到多大的战果。
但朱慈烺对此倒是比较满意,因为甭管发射多少导弹,都能消耗侯赛因手里的导弹,这是对冲行为。
侯赛因所得到的大礼包里的武器装备款式并不是很多,最为依仗的就是防空导弹、主战坦克,以及海军的中小型舰艇。
波斯人的新式战机性能只能算是比“剪尾鸢”强点有限,实际战斗力仅仅相当于“美洲虎”攻击机。
或许是侯赛因也意识到了这方面,所以没有让机群大规模的出战。
如此安排无疑是明智的,因为朱慈烺在明波边境地区也部署了大量的S350防空系统与S400防空系统。
负责南下的俄第一军还编有上千辆“通古斯卡”防空车、“道尔”-M1防空车、“铠甲”-S1防空车,野战防空能力也是不俗的。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50204/152907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