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需要花费镜头刻画的只有一个人物,其他的几个角色都是龙套。
场景就更好办了,超过百分之八十的情节都发生在一处密闭的棺材里,根本无需过多的场景转化,花少量资金多造几个适合拍摄用的棺材便可以轻松搞定。
还有幕后拍摄团队,这些也需要寻找。
不可能莱曼一个人兼职导演、摄影、灯光、化妆、道具等一系列工作吧,就算他愿意,实力上好像也不允许。
至少他的化妆就非常的渣,更别说同时控制摄影和灯光了。
所以还要找到一位合适、身价便宜的摄影师,会打灯更好,不会的话,就再找一位灯光师助阵。
这些钱可省不了,那些拍摄工作的好坏可直接关系到镜头画面的质量。
而《活埋》作为一部主打惊悚性质的电影,镜头感很重要。
同理,还需要一位化妆师,没有经过修饰的演员直接上镜头拍摄的话,高分辨率的摄影机会无限放大一个看似微不可道的缺陷,而且,里面还有一些伤口的画面,这些也都需要化妆师的帮助。
想到这里,莱曼发现先前还觉得差不多的45万欧元实在有些紧张,光是筹建拍摄团队就要一笔钱了,更别提影片的后期制作了。配乐、剪辑等工作也是需要一笔钱才能搞定的。
他也应该好好计划一下如何节约开支了,不然的话,这些钱好像有点勉强。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想要别人付出劳动,总是要给出相应的报酬的。
那么怎么样才能做到少花钱就能拉出一支专业的制作团队呢?莱曼不禁低头思考到。
对了,“实习生”。
莱曼的脑海里闪过那天去应聘美工,那位女士所说的条件。
“实习生”可不要给钱啊,自己也去找“实习生”不就好了吗。
戛纳地区还是有不少与影视制作相关专业的学校,里面的学生一毕业,绝大多数不也要从最基础的开始做起吗?
就像前世的莱曼那样,就是从剧组的场务助理开始干起的。
这可真是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啊,莱曼对自己敏捷的思维能力非常满意。
这样一来,幕后工作人员方面的支出可以大大减轻一部分,不至于资金太过紧张了。
关于拍摄制作的问题,莱曼整整想了一个下午,才全部考虑清楚。
没有人敢保证一部电影是否成功,但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总是不会错的。有了合理的制作思维,也是能降低电影失败的可能性。
拍电影吗,要么不拍,要拍就要弄清楚一切可能发生的问题,并试着提前解决,哪怕投资再少,也不能松懈这方面的工作。
晚饭,莱曼是去附近不远的一家餐馆吃的,一份本地特色的荞麦饼,一份烤牛肋骨,分量很大,完全够吃,味道也很不错,总共花费了42欧元。再怎么说,他也是身上有一笔巨款的人了,在对自己的胃扣扣索索,实在是不像话,莱曼也不想在吃面包喝凉水了。对自己好一点,没必要在这方面节约。
回到家后,莱曼拿出一本笔记本,细心的将自己下午思考出来的想法一条条的记录下来,还顺带的写了一份策划书。
初步搞定这些前期的准备事项,莱曼就开始编写剧本了。
虽然说在一部电影组成的元素中,剧本相对来看地位不怎么高,很多导演也不会按照剧本上面的剧情设计来刻画拍摄,甚至还会完全脱离剧本创作,但再怎么说这也是一部电影拍摄制作的基础。
而且有了剧本,也能更好的构思分镜头和拍摄计划的制定工作,用来给演员翻阅,让他了解大致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也能方便他带入角色。总之,好处是不少的,尤其是对莱曼这样的导演新人。
他首先撰写的是剧本大纲,这部电影的所有内容都是围绕“主角”一个人进行的。故事很简单,讲述的是一个来自美国的建筑承包商,在伊拉克工作的过程中遭遇了袭击,醒来之后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棺材,被人活埋,想要逃出生天的剧情设计。
由于整部作品的场景都大致是在棺材内部拍摄,很少涉及其他的画面。
而且这么大胆的设定:从棺材开始,以棺材结束,也意味着棺材之外的世界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全都要靠主角的台词来勾勒完成,也是将所有的剧情推动放在了主演身上。
所以这部电影对主演的要求也是非常高——在精简的空间里,完全用表情、动作、语言来填满事件发生的信息,整个棺材内外同步发生的事情如何展现,故事情节的爆发力与感染力,危急状况下如何还原人物关系间的本来背景,这都是对主演演技功底的考验。
事实上,这类独角戏一般的作品非常少,也是因为能把电影内容讲述的不那么枯燥乏味,非常的难以办到。长时间单一的场景,与主演一个人的出镜,很容易让观众的思绪产生疲惫。
如何处理这方面,也是莱曼作为导演需要注意到的。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5315/145027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