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我拿了纸和笔,我问他答,我们写下来了用手机的这100分钟都干了啥,如下:
作业50分钟,社交10分钟,视频或者体育新闻10分钟,放松(手机放在旁边没用)20分钟
我相信,他真正做作业的时间恐怕比50分钟还要少,而社交和新闻应该再多一些,但是我就不戳穿了。
然后,我说,儿子,你看,你做作业只用了一半的时间,还有一半的时间不是在做作业。
妈妈可以告诉你,曾经有人尝试过做事情的不同方式后发现专注地做事情,会让事情完成得又快又好。
我可以保证,你做作业的50分钟,如果不用手机一会儿看看同学的微信,一会儿看看新闻的话,30分钟就可以做完了,那剩下的20分钟,你干啥都行呀。
儿子听着,没有反驳我。
然后,我就告诉他说,我决定,以后用手机做作业,要么你到外面去做,要么你仍然在屋里做,但是门要打开,妈妈要提醒你专心做作业,提高作业效率。
至于你用手机社交和看新闻,可以关上门看,妈妈不管。
儿子同意了!
于是乎,从那一天开始,他就开始开着门做作业,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关上门我无法了解。
而且,当门打开了,很多的东西都流动起来了,因为他会给我听他觉得好听的歌,会和我分享更多的东西。
我觉得,虽然这个年龄段的发展特点使得青少年需要有自己的空间,需要要独处的时候,需要有东西不被成人看到,但是中国的老祖宗早就说过万事皆有度。何谓度?就是不能一概而论,不能走极端,不能非要怎样怎样,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情况,当时的状况,孩子和家长的状态来找到更合适的方法。
我尊重儿子独处,有自己的空间;同时我也要对他进行管控和引导。
我是父母,我有这个责任。
我也许做得不好,但我在尽力!
---------------------------------------------------------------------------------------------
1月3日,儿子如愿去参加了飞盘比赛。
我后来笑着对儿子说,你这么小,都有你的圈子了。
他们都有自己的组织,就是喜欢飞盘的伙伴组成的圈子,称为盘友。
这次比赛,就是大家在群里一忽悠,看谁愿意去打一场,然后报名。
然后再根据人数的多少,决定是打5对5,还是7对7,分成几个队。
比赛当天,所有人分摊场地费。
这一次,场地费最少,不超过100元。
由于是临时组队,所以你的队友是谁,认不认识都不一定呢。这倒是个很好的社交呢!
出发之前,儿子还在研究群里发的技战术。
我后来问他,研究技战术的时候你看手机吗?
他说,没有同学发消息,看啥?
但是,我其实觉得,他很喜欢这项运动,他很专注地去研究战术,恐怕即使有消息也影响不了他吧。
我甚至都想,他学习应该是没有这么专注的。
那天打完比赛回来地也不早,但是他很开心,带着一个新帽子,原来他又拿了个某场比赛的最佳球员表现奖。多次比赛多次拿这个奖项,看来他也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我问是不是你们一起去吃饭了,所以比较晚回来。
他说不是,是自己去吃饭的。(我特别不喜欢以前常常比赛之后就要吃一顿的风气。)
之所以晚了,是因为有一个队友受伤了,其他的队友都在那里,看是否要送医院。
原来如此!
谁说运动只是竞争呢?还有很多很多方面!
---------------------------------------------------------------------------------------------
还有一个细节,就是和儿子同去的有他班级上的一个同学。
他们俩约定是要一起坐地铁回来的。
当时,我问儿子,什么时候回家?他说不知道。
我以为是他们要一起吃饭,所以不知道,其实是有人受伤,一起陪着看怎么办。
而那位同学要去学校宿舍,而儿子说他今天就不会宿舍了。
宿管老师明确说要九点半之前是要到宿舍的,但是好像会赶不回来,于是那个孩子的妈妈在和宿管老师请求宽限点时间。
我还以为,儿子会和其他人待在一起晚一些,而这位同学因为宿管老师的要求就要独自一人回来。
结果不是,儿子和这个同学一起回来了,9点44分儿子到了家。
看来,我以为的也就是我以为罢了。
我还是需要不要自以为是,我还是需要多听听这个年轻人的心声,我要注意不要因为我的想当然错误地理解了这个孩子!
这个年轻人的心还是相当纯洁的,因为他还是个孩子,也因为这么多年我创造的环境给他的保护!
我要提醒自己,不要着急下判断,不要直接下结论,还是要等一等,用心地去听一听,多去了解这个孩子,多去向他去学习纯真,简单和真爱,对这个世界,对所有人!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55388/2726621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