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喜欢夜袭还是善于正面作战?
亦或是喜欢分兵而进?
还有他们在这一路大战之中又做了多少杀孽?该记上多少血债?
无论是大晋朝廷,还是他傅津川,从来都是不肯吃亏的。
有仇,就得报。
关中这边的战备持续进行中,朔方和陇右的青唐人和北境人也终于开始有了动作。
正熙六年二月,尚在春寒之中,西北二虏动用了将近六十万大军,兵分三路,进军关中。
东路,金帐汗国暗班勃极烈留只哥、亲王仁保率两个豹师、八个鹰师十万大军,并裹挟了数万流民攻陕州。
中路是金帐大汗毗沙门、青唐大君拓跋戈来两人合并三十八万,号百万大军,攻延州、鄜州。
西路则是青唐名将青谊节鬼章以及大君之弟拓跋犍率军十二万,攻泾州、庆州
“陕州东据崤山关连中原腹地,西接潼关、秦川扼东西交通之要道,南承两湖,北对河东锁南北通商之咽喉,是古来兵家的要地。崤山、函谷、雁岭分守三门峡的东、西、南三面,北面,是大河天险,关中、河东、京畿三地依陕州为界居河而治,陕州不能有失...”
军情到西京之后,帅府节堂上,文武僚左,包括几位节度使全部汇集,商议出兵方略。
“陕州有天险可持,且城高墙厚,粮草充足,只需数千精兵就可扼守...”
“那重点就在延州了,可庆州的之敌同样不可掉以轻心...”
“庆州已不可守,不如弃庆州,守泾州,元帅,末将请命,只与我三万人,必保泾州不失,元帅可率大军北上救延州...”
“我只要两万人即可...”
陇右节度副使李求仙与河西节度使卢怀玉围绕着谁领偏师去救泾州争执起来。
两人虽然在争论,但对于行军战略确是统一的。
既一路偏师数万人,去救泾州,但庆州因为位置原因,战线过长,已经无法发兵援救。
陕州虽然位置险要,但只需要坚守即可。
重点在于中路军,西北二虏两位敌国君主聚集的近四十万大军,只有傅津川亲自领兵北上对战,方能压得住阵脚。
但傅津川显然并不认可这个策略。
陕州位置险要,虽有大河天险,却不可掉以轻心,援兵还是要派的。
却不是立刻。
而是需要在守军疲乏之后,派出数千援兵足以。
这一点,相信上京方面就会料理。
所以傅津川需要集中精力,对付西路军和中路军。
但他想的却跟卢怀玉、李求仙两人所想不同。
“薛节度。”
“末将在。”刚刚经历过兵败的薛琮应声道。
“与你步骑三万先行,往救延州,你与延州都督朱灵石,一内一外,互为犄角,给我争取...最少三个月的时间,能否?”
薛琮立刻就想到了傅津川想要做什么,他是要集中大部分力量,先吃掉西虏的西路军,然后北上延州,与敌虏决战。
“末将领命。”
之所以选择薛琮领兵北上,自然是在傅津川眼中,即便是经过朔方兵败,但薛琮依旧是除了他之外最适合独领一军的。
李求仙是他在陇右时候的副手,虽然在他离开陇右之后经营的也不算差,军功资历也都足够,但过于谨慎,往往会错失良机。
而卢怀玉为将,常善奔袭,用兵冒进,胜则大胜,败则有全军倾覆之威,且不恤士卒,军中多有怨言。
而薛琮虽然在朔方兵败,但确是非战之罪。
河东沦陷对于朔方军的影响太大了,不但在战略上处于两面夹击之下,对军心士气的打击也极大。
即便在这种情况下,薛琮仍旧能收拢败兵,坚守灵州,并在朝廷下达弃守灵州的军令之后将大部分朔方边军带到关中,已经算是难得了。
败而不溃,能重整旗鼓,就这一点,就让傅津川坚定用薛琮这个老相识独领一军北上救援延州。
正熙六年二月,薛琮率朔方边军两万余,以及从河西军抽调的万余兵马,北上延州。
三日后,傅津川自领大军十五万,兵发泾州。
延州城,都督朱灵石立于城头之上,面色凝重的望着大河之北,黑压压一片的联军大营,望之不尽。
要是战死在延州,大概也能得个像样的谥号吧...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55694/1698933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