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情况下,苏亦连行李都减少了不少,除了必要的资料书,其他的东西一律不带,直接放在美院父母的单身宿舍。
这一次,并没有陈飞的陪同,苏亦一个人返回新会,一开始父母极为担心,他老爹还打算陪同他一起返回。
然而,被苏亦拒绝了。
他理由也很充分。
不说他可以一个人去北大复试,可以去外面考古工地实习,就说,他未来要去北大生活不可能一辈子都要父母照顾,肯定需要习惯独自远门的过程。
这些话一出来,父母再担忧,也没有继续坚持。
然而,苏亦这一次之所以可以独自返回新会,还因为他表现出远超同龄人的成熟,不然,他父母再心大,也不可能让他独自上路,要知道他去北大复试有陈飞陪着,去河宕遗址实习还有不少省博的同事照顾,这一次,可是一个熟人都没有,所以,这趟返程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返程。
就算如此,老爹苏哲也还不放心,多方打听,才终于找到了一个同样从广州返回新会的老乡,这才勉强放心让苏亦上路。
这位老乡姓何,名字不清楚,老爹苏哲也没介绍清楚,只是让苏亦喊人家何大叔。
在汽车站碰面的时候,老爹苏哲还特意给对方送了一些特产,作为感谢对方,还各种嘱咐苏亦路上要听话。
何大叔,既然被喊成大叔,年纪也不会小到哪里去,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是从新会过来广州公干的国企干部。
整个人,跟保姆一般的陈飞不一样,一路上基本上很少提醒苏亦什么,倒是一路上都在各种抱怨。
尤其是对新会的交通,更是抱怨不已。
乘坐汽车的时候,就一直在吐槽,“也不知道啥时候,我们新会啥时候,能够有火车站,这个年代啊,真的是越来越回去了,甚至连民国都不如了。”
一个十几岁一幅学生仔打扮的苏亦,在广州通往新会的长途汽车上,难掩自身独特的气质。
<bJ/> 七十年代的时候,新会地区并没有火车站,或者说,一直到后世的新会站建成,新会地区都没有火车站。
然而,早在民国时期,新会是有火车站的。
也就是著名的新宁铁路。
这条1920年全线建成通车的新宁铁路,也是中国铁路史上第一条国人自行设计、自行施工、自筹经费修筑的民营铁路。
然而,38年因为抗战需要,整条新宁铁路被破坏,拆除。
到了后世,新宁铁路仅剩下北街火车站遗址。
78年嘛,台山宁城火车站也没内拆除。
说了这么多。
就是想表述,苏亦从广州返回新会,没法坐火车了。
这一录下来,水陆两线一直在变幻。
“到了潭江,火车停下来。车轮没有动,外面的景物却开始慢慢地移动了。这不是什么奇迹,这是新宁铁路上的一段最美丽的工程。”1933年6月6日,巴金先生乘坐新宁铁路火车从会城来公益访问,写了散文《机器的诗》,成为江门人文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说到轮船载火车渡江,老人回忆了当时的场景,他说那个船主要是用来载火车过河,不是载人的,火车过去后,船就停在那里了。再有火车来,就再载着火车过河。它的任务就是载火车。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55837/1704047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