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的日子总是不觉过得特别快,此时,宋玄已坐在岁考的考棚里。
时日,考棚外烈日当空,而棚内则闷热异常。众考生坐在狭窄的隔间当中,尚未等到发考题,已汗流浃背。
云板敲响后,宋玄接到考卷便开始览题作答。
此次岁考以策论为重,多以时策考之,须答以对策。
宋玄边磨墨,边看策题,“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水浩洋而不息。遂,女娲练五色石以补苍天,积芦灰以止金水。”
看到此处,宋玄磨墨的手微顿。他自忖着,后世多晓女娲补天,鲜知女娲治水。宋玄也是从一部《女娲治水诀》当中,才知此事。
继而,他又往下审题,“尧时,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遂,尧命鲧(gǔn)治水,然则九年而水不息。乃至其子禹,继承父志。禹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终成治水大业。”
看到此处,策题引出大禹治水的典故。于此,宋玄心中已有底,此策题应当与治水有关。
果然,看到最后,“《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古往今来,治水不息。兹理何从?伫详治水方略。”
对于治水的问题,宋玄唯有纸上谈兵,毕竟他从未参与过治水的工程。虽是如此,但他的态度却是严谨的,毕竟水之一事关乎性命,他亦曾研究过。
南海郡便临江海,每年夏季多受雨水困扰,江河泛滥成灾也不出奇。此策题紧扣时策,问治水的重要性以及对策,其中又侧重于对策的提出。
在他沉思之际,墨已磨好。
他放下墨锭,拿起一旁的帕子擦了擦手心的汗。灿烂的阳光照射在过道上,耀眼异常。
往来巡考的教谕见到众考生的挥汗的情形,他也知考房如蒸笼一般。于是,他便令人打来井水,往每个过道洒上一些水降降温。
燥热之际,宋玄端起案旁的清水一饮而尽。他稳了稳心神,开始执笔作答。
“农为天下要务,稻又为农之本务。赋出于田,田资于水,故水利为农田之本,不可失修!”
“如,古江蟠曲如龙形,盖江来源不远,面势即广。若径直则又易泄,而湖水不能蓄聚,所以迂回其途。”
宋玄微顿,古时一些江河距海较近,又因上游水量大,水流畅通无阻。若是河道太直,则湖水不能蓄聚。故而久之,江河的下游逐渐出现大河湾,前期,这是人们所乐见的。
然则,年久之后,大湾必被淤泥所淤塞,遇盛夏暴雨时,水泄不畅,则会爆发洪灾。
思至此,他执笔从速写道:“大湾淤塞泥沙,江流为之阻遏。盛夏大雨,则泛溢旁啮,沦稼穑,坏室庐,殆无宁岁。”
“再如,南海郡濒临南海,地势低洼,水网密布。若捍海堤年久失修,坍圮不堪。则郡县之中,必风潮泛滥,淹没田产,毁坏亭灶。”
据此,他再三思索。当下治水主要以疏导为主,而他在此基础上,再提出其他的治水之策。
“水之为物,蓄而停之,何为而不害?决而流之,何为而不利?今疏导者,不唯凿四方之渠,分而入海。”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56345/17308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