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使是如此优美的汉字,刻印之事却迟迟遭到前任礼部尚书的搁置,崇文院甚至以《几何原本》非经史子集四大类书为由,拒绝对译稿进行校勘。因此,当李守中走马上任礼部尚书之后,便将此事上奏。
当今准了李守中的奏请,同意刻印《几何本》全书十五卷,分发各省,但崇文院仍然以《几何原本》非经史子集四大类书为由,表示并无专业人士可担任校勘之责。
当今圣上对崇文院的难处表示理解,似有在向朝中大臣表达排斥外邦学说之意,即命李守中自行完成校勘、定稿后,再交崇文院进行最后的审议,最后由国子监书库官进行写版、刻版、刷印、装订。
因《几何原本》乃是外邦之物,为了防止招致崇洋媚外之嫌,朝中大臣另请在刻印《几何原本》的同时,再版国朝巨著《天工开物》和《物理小识》。当今圣上欣然准奏,并敦促应以国朝的《天工开物》为重,外邦的《几何原本》为轻,以提振国朝农工之雄威。
《天工开物》的著者宋应星虽是前朝大明的士子,但毕竟宋姓乃是当朝大殷的国姓,宋应星的后人也早在本朝初年就致仕为官,《天工开物》这部巨著因此理所当然成了大殷国朝的重器。
国朝主张闭关,对外邦之物的排斥甚于接纳,何况外邦之学迥异,读起来抽象晦涩,朝中士子确实无几人能懂。这样一来,《几何原本》的校勘只能由贾兰的舅舅和欧洲使节艾利略亲力亲为,另外再喊李陟、贾兰等人来帮忙整理誊写译稿,这便是李陟邀请贾兰回家一趟的原因。
本来,李陟的兄长李阳还可以搭把手的,但距离今岁乡试大比之期不足四月,李阳正专注于举业文章,而对帮忙整理译稿之事有心而无力,因此无暇顾及这部外邦之学的校勘刻印。所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李阳的缺席使得李陟只能请来学里的宋天赐凑数。
听完了李陟的滔滔之言,贾兰虽知几何这门学科,也知《几何原本》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所创,也只知徐光启乃是晚明的大臣,却对徐光启生平及其翻译的《几何原本》不甚了解。
反而是宋天赐,对李陟的这番话饶有兴致,表示自己也看过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本》前六卷,十分喜爱徐光启的思想。在徐光启眼里,西泰诸书,致多奇妙,相比之下,学习八股文章如同爬了一生的烂路,甚可笑也。
宋天赐特别提及了,徐光启在《几何原本杂议》一文的语言,说是《几何原本》此书为用至广,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此外,徐光启还说北边的鞑靼并非最大的敌人,闽海寇夷才是最危险的。
宋天赐觉得,徐光启是反对闭关的,并提议接纳外邦之学,师夷长技以制夷。贾兰听宋天赐这么一说,顿时对他刮目相看,更是意识到徐光启此人的不一般。
刚才李陟说,李守中在呈给当今圣上的奏疏中沿用徐光启的想法,认为“象数之学,大者为历法、为律吕,至其他有形有质之物、有度有数之事,无不赖以为用,用之无不尽巧妙者”。
贾兰不禁意识到,这样的想法岂不就是在他穿越之前所学的现代知识体系,所谓重视演绎推理,特别把重点放在数学上,认为数学是其他一切学说的基础。
在这个灵光一闪的瞬间,贾兰对于自己的穿越使命突然有了一个新的想法,除了要力保大观园的姑娘们幸免于难之外,他还要以一个穿越者的优势,通过知识的普及改变这个时代。
眼下,贾兰只能辅助李守中,引进外邦之学。若是将来有幸能够取代甚至超越李守中,他还要更进一步,以数学为基础,建立大殷国朝的研究院,弘扬科学知识,发展帝国工业。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58390/1878050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