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5)班“打群架”的消息合着食堂的饭香一起瞬间席卷全校,近至左邻右舍、远至另一栋的一年级学生都有所耳闻,其规模之广、影响之深、性质之恶劣实乃近三年所未闻也。
施女士饭吃到一半被喊回教室,可想而知有多生气。
吃瓜群众如摩西分海般被从一楼劈到四楼的(5)班教室门前。
这下有好戏看了,饭也不吃了,全缩在角落里嘀嘀咕咕。
三年级除了特优的(1)班两耳不闻窗外事,剩下的多多少少都对施女士有所耳闻。
施女士的争强好胜到什么程度?
不参加则已,参加必夺奖(冠)!
重在参与?不存在的!
而且施女士还“面面俱到”,不光学习成绩要抓,文化、体育、艺术、劳动、竞赛全都要力求做到最好!做不到?乐色!
他们班这么多“乐色”存在,未尝没有施女士“严师教诲”的原因在里面。
举个例子,初一新生入学不久按惯例要举办广播体操大赛,奖品是前三名班级可以领到一面小旗子。就这种没奖状没奖金没名头的比赛,施女士也不放过。
做操上没什么花头可想,施女士就想在衣服上作文章,女生一律白衬衣黑裙子白丝袜黑皮鞋,男生一律白衬衣黑长裤白鞋子。
这还真难倒了一群家境清贫的孩子,本来就是公立中心学校,一向只以入学成绩为标准招收学生,所以每个班级总有那么几个学生家境低于平均水平。
也是为难他们了,爸爸的衬衫套外面,棕色的深色的裤子也…应该能顶黑色的用…吧?因为衣服不合身,整齐的队伍中有那么两个姿势慢半拍或者没做到位,就显得格外明显。
施女士穿着白衬衣、长包裙、黑高跟鞋领操,身材颀长,做的标准且赏心悦目,自然看不到后排时不时戳出来一只手或慢收了一只脚。
结果(1)班因为全是“书呆子”,校服穿的一丝不苟,广播操做的一板一眼,博得了广大中年教导主任的赞赏,以绝对优势拿下了第一名(也可能是因为成绩滤色)。
(6)班班主任别出心裁,全班也穿校服,不过每人手上带了双白手套,做手部动作时格外好看,愣是把广播操做出了啦啦操的感觉,毫无争议拿下了第二名。
最后他们(5)班只拿了第三,但是好歹也算领到了最后一面旗帜。
只是“名声”就不那么好听了,初一一共6个班,其它5个都规规矩矩穿了校服,就他们班弃了校服。这要是拿个第一还好,那叫别出心裁,拿个第二也还说得过去,偏偏是吊在尾巴上的第三。
(1)班学生看他们的眼神,那叫一个意味深长啊。
(6)班还是那么没心没肺,反正都是年级成绩吊车尾凑成的班级,名次什么的早看破了。
其它没拿到旗子的班级自誉度量大、不计较,联合起来似笑非笑,“化了妆”也就第三,呵呵~指不定是评委们看(5)班太“积极”顺手给了个名次,说不定操做的还没他们好呢。
(5)班面皮薄的小女生回教室就开始偷偷抹眼泪了,虽然没想明白为什么难受,但就是心理窘得慌,觉得丢人丢大发了,也不知道是觉得没做好操丢人还是觉得“哗众取宠”更丢人。
明明班主任提议他们穿“制服”的时候,还觉得格外开心的,这会儿却是莫名其妙怨上了。
从这开始,全年级都知道施女士精益求精?尽善尽美?活泼创新?的教学思路了。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59067/19385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