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鼎舒闭目养神,仿佛说完那一句话,就没什么好说的了。但于鸣的头顶还是冒出细密的汗珠,在这初冬时节能冒出汗来,可见于鸣是真的压力空前。这也怪不得他,这些年元朝战略防守,军队支出大为缩减,已经引得杨鼎舒这尊大神十分不满,现在自己公然站出来反对,板上钉钉的要进一步得罪他了,这可不是好事啊,于鸣替自己感到悲哀,这个户部尚书真是难当啊,谁都要到自己兜里掏钱,哪里来的那么多钱。
赵忔邦求助似的看向内辅大臣胡适,这位老大人是九枢里的老好人,和赵忔邦也最为亲密,从小看着他长大,每次有难题都是这位老大人帮助赵忔邦拿主意。
胡适了然,又该自己出来收拾残局了,“陛下,这件事确实不能太急,但也不能不急,西北的百姓还在等着朝廷去解救,我建议先以小股精锐驰援望中城,寒冬将临,挡住北邙这一波攻势,明年春季再组织反攻,到时候物资和战略部署的调整也差不多能完成了,两位大人觉得如何?”
于鸣明白不出兵是不可能的,胡适的方案已经极大程度的缓解了他的压力,估计也是杨鼎舒的底线了,赶紧借驴下坡,答应了下来。
杨鼎舒只是杵着,连眼睛都没睁开,胡适知道这位的脾气,就当他默认了。
赵忔邦最是开心,不吵架就好,“那就请内辅阁与兵部和户部尽快商量出一个章程,早日平复西北。”
“陛下英明!”朝堂响起一片恭维,赵忔邦心满意足的宣布退朝,去后宫玩耍了。
胡适故意等了等,大部分大臣都退走后,才走到杨鼎舒身边,“怎么样,有什么想法?”
杨鼎舒这才睁开眼睛,瞄了一眼胡适,胡适其实比杨鼎舒资格还要老,是朝堂中唯一一位三朝元老,已经七十多岁,只是这位老大人可不是单纯的读书人,他也是有宗师境的修为的,再加上平日里保养的也不错,所以不显得多么老态龙钟。
胡适跟杨鼎舒的父亲也共过事,小时候自己是叫过他叔父的,杨鼎舒也不能不给他面子,“不能从北线抽调,京都的常备军也太远,可选择的不多。”杨鼎舒不是真的没有聆听,闭目只是他的习惯,一种保持专注和修习的手段。
胡适嘴角微微扬起,“你可别怪于鸣,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九枢里,他的位置最难做。”
朝廷九位中枢大臣,由六部尚书和内辅阁三位内辅大臣组成。其中被前朝帝皇任命为托孤之臣的有三位,兵部尚书杨鼎舒,内辅第一大臣胡适和吏部尚书欧阳明宇,这三位也是当朝庭柱一般的人物。杨鼎舒孤傲,胡适宽仁,欧阳明宇阴柔,这三位的铁三角,也是元朝在一位不甚英明的帝皇带领下,还能保持住国力的重要支撑。
杨鼎舒当先跨步往朝堂外走去,“出兵的事找左侍郎商议吧,我懒得和户部的人啰嗦。”杨鼎舒并不擅长朝堂之事,他更像一个纯粹的统帅,大多数情况下他只是发表自己的意见,具体的事都是由兵部两位侍郎操手。
胡适无奈,果然还是老样子。不过该做的还是要做,北邙人近年来屡有动作,虎视眈眈,帝国内部也有隐忧,总让人觉得不太平。何时才能重现朗朗乾坤,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日子啊。胡适仰望着天空,想起上任君王病逝前的托付,不由加快了脚步,带着满腹心思前往内辅阁。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59768/2005191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