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个月零二十八天,超过2500人参与,总代码远远超过预期,达到惊人的1800余万条,王岸然设计的eda芯片设计软件最终完成。
在完成程序接口的对接后,王岸然直接安装在学校的小型机上。
看着熟悉的图形界面,王岸然突然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这款软件的人机交互还不算好,但也可以方便的进行鼠标键盘操作,整个界面已经经过汉化,而且功能上也不健全,涉于硬件的水平,对整个芯片的模拟尚无法做到,只能进行特定部位的模拟。
虽然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对于现在的王岸然来说,这就是一款完美的产品,这是他需要精心呵护的对象。
王岸然在安装完成后,在第一时间将源文件加密并刻录光盘,然后在电脑终端上对软件进行操作。
“先拿万燕的视频解码芯片练练手。”
芯片的设计不能脱离时代的工艺,受到制程工艺的限制,这个年代制造工艺最先进的就是intel和IBM,已经达到八百纳米的制造工艺,每平方厘米可以集成两百于万个晶体管。
台积电、三星紧随其后,基本上落后一个时代,现在用的是1000纳米的制造工艺,每平方厘米可以集成130万晶体管。
王岸然在界面上选择一微米制程,整个芯片设计的参数以一微米制程进行,芯片的输入接口设置为通用pio模式下IDE硬件接口,输出接口为数模转换接口。
芯片的结构在王岸然脑中就如做一道小学数学题。
王岸然在芯片设计上用了一些前世成熟的结构化设计手法,整块芯片包含一个IDE接口数据处理单位,一个高保真音频解码单元,四个视频并行解码单元,一个控制单元。
为了节省成本,王岸然甚至在芯片中集成一段数模转换单元。
运行的原理很清晰,在控制单元全程控制下,芯片对光驱发出指令,光驱读取数据,通过IDE接口将数据传输到数据处理单元。
数据处理单位在接到光驱传过来的数据后,先进行第一步处理,就是把音频和视频数据分开,在将音频数据和视频数据分别打包成一个个只有76kb的数据包。
数据包完成后,被传输到视频解码单元和音频解码单元,在这里压缩数据被恢复成数字视频、音频数据。
然后数字和音频数据在输出单元进行整合,并由数模芯片转换为模拟信号,输出到电视记上。
整个解码过程完成。
王岸然仅仅花了三个小时完成整个芯片的设计,接着就是模拟芯片工作,这块程序是王岸然自己编写的,已经经过数次测试。
芯片模拟的要点就是接口协议模型的编写,包含芯片内部通讯,中断机制,机器语言等一系列协议……
以目前小型机的计算水平,模拟的时间很长,模拟的过程也就是在计算机设置一块虚拟空间,将源数据接入虚拟空间里的芯片,模拟芯片的运行,检测芯片处理的结果。
经过一个晚上的,芯片通过三部120分钟1024*768分辨率的清晰视频解码的检测,中途出现一些花屏乱码,王岸然及时进行处理。
早上,顺利通过检测,王岸然在终端机房里伸了一个懒腰。
走出机房,迎面碰上单蕾挎着肩包,正往机房走。
“王岸然,你又上了一个晚上的机?”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6019/16071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