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浮沉抛出的方案恰恰是尼克正想朝着优化的方向,他只是有这个念头之后尝试了很久。
迟迟没有进展,今天在ACS的学术报告现场,面前的这个年轻人将他的混合量子蒙特卡洛方法用和他类似但却更先进的思路优化出来。
“这个想法我根本就没和别人说过,因为太难实现我自己都把它当做天方夜谭。可他怎么是怎么想到的?”
原本尼克教授以为自己的混合量子蒙特卡洛方法要等新的数学工具被发明出来之后,才有可能做出突破。
没想到陈浮沉创造性地加入了代数拓扑的内容,将其在更高的维度对其中的某些对象进行概述,然后构造新的变量,重新优化了混合量子蒙特卡洛方法。
尼克将手机掏出来,对着黑板上密密麻麻的内容进行拷贝。
“原来还能用这个思路来做。”
在他如痴如醉的时候,旁边其他没看过这篇文章的教授只能通过尼克教授的表情来判断——陈浮沉又有卓越的成果出现。
毕竟能让MIT的尼克露出心悦诚服的表情的人可是寥寥无几。
“当然这只是技巧上的优化,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理论化学家在扩展构型上面有更深刻的认识。”
陈浮沉在将黑板写满之后看着尼克说道。
尼克点头大脑疯狂运转中,“如何能在扩展构型上有更深刻的认识呢?“
这种本质性的问题研究一旦有所突破,都属于诺贝尔奖级的成果,尼克自诩甚高也不认为这种成果是自己能随随便便做出来的。
他期待陈浮沉抛出更多干货出来,耳朵已经竖起来精神也高度集中,试图将面前这位年龄上可以做他儿子的华国人的每一句话记下来。
不过陈浮沉没有如他所愿,下一秒将视线转到尼克教授旁边的年轻许多的男子身上:
“加韦利教授,你的合成碳环的实验相当惊艳,这种结构比石墨烯具体更加强的化学反应活性,因此容易导致其稳定性较差,尤其在弯曲的时候。如果你想合成稳定的碳环的话,需要加入一些其他元素。”
之前出现在尼克教授脸上同样的表情出现在了加韦利的脸上。
他和他的团队刚刚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纯碳的环状分子C18,其中过程相当复杂,他们先合成了包含4个碳的正方形环状分子,这些正方形上连接着氧原子。
然后研究团队们将样品运到瑞士苏黎世的IBM实验室,他们将这些氧-碳分子置于单层氯化钠上,并且放在高真空室内部,利用电流进行逐环操作,无数次尝试才成功。
在成功之前,他们自己都没想过能做出十八个碳原子组成的‘纯’碳分子。
眼下陈浮沉一语道破该碳原子的缺点,他们发表的文章中只写了制造过程和显微镜成像具体图片,并没有更多信息泄露。
加韦利用疑惑地眼神看着对方,试图从陈浮沉眼中看出神奇的华国人是如何猜到的。
陈浮沉轻描淡写地来了一句:“我想往它的四周添加铁元素会稳定许多。”
加韦利此时恨不得立即回到自己的实验室,尝试陈浮沉提出的方案。
这种需要大量实验才能知道的信息,自然不是靠陈浮沉自己大脑凭空猜想出来的。
1729在看到这篇论文之后相当激动,蓝星居然有人能做出这种东西来,虽然是实验室产物但也相当了不起了。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61659/2230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