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我爷爷说当年小日本鬼子最远打到这里,就再也打不动了,河对岸的五峰驻扎着国民党军,这边是小鬼子,隔江对峙,为什么?因为前面就没路了,全是山,站都站不稳,小鬼子的汽车根本上不来,没吃没喝的怎么打?”老乡把从父辈相传的故事讲我听,这段历史我很熟悉,回家后翻了翻《宜都县志》,老乡说的果然分毫不差。
宜都邻长江、清江,在公路不发达、也没有汽车的时候更多的是发展航运,逐步解决了一些出行难题。我小时候外婆家就是坐的轮船,没办法,80年代初既没有到宜昌的公路也没有过江的大桥,只能走水运。我记得每到暑假和春节,母亲就带着我和妹妹在现在的桥河码头乘船,码头上有专门的候船室,每天定时会有一到两班开往宜昌的轮船——清江号。清江号客轮不大,估计也就百吧吨的样子。上下两层皆可坐人,甲板上几十把条椅,船舱里也有同样的条椅可以坐。乘船的人形形色色的都有,有像我们一样大人带小孩上宜昌走亲戚的,有挑着篮子背着货物到宜昌做生意的,或者是一看就是领导干部到宜昌去办事的。我一般喜欢坐甲板上,这样既可以欣赏沿岸的风景,又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密闭的船舱里面空气不流畅味道怪怪的。
随着一声汽笛响,水手迅速解下系在岸桩上的缆绳,清江号缓缓驶离码头,在清江河中间调转船头后,驶入长江航道,然后开足马力西上宜昌。小火轮使用的是柴油动力,噪音极大,还伴随着巨大的震动,坐在椅子上麻麻的。我是小孩子好动,跟母亲打声招呼后,就喜欢依偎着栏杆看两岸的风景:红日初升,大江奔涌,百舸争流,船头激起朵朵浪花;成群的鸥鹭在船的上空飞舞着,此起彼伏;远处青山翠淹,两岸绿树成荫,丰收的田野一望无际。那个时候没有化工厂污染,一切是那么的自然美好。我看得入了迷。突然听到有人指着江面在喊“快看,白鳍豚。”
“在哪儿呢?”很有几个人跑过来依着栏杆远望。
“那儿,那儿,有好几只。”那人指着船右面不远处急急的说着。
我寻声望去,果然就在船右舷大约五十多米处,在水浪里有几只奇怪的像鱼一样的动物若隐若现,颜色白白的。
“哦,看见了,是不是江猪子啊?”有人问道。
“绝对不会,江猪子我见过是黑色的,这些比江猪子大,颜色又是白的,是白鳍豚错不了。”那人斩钉截铁非常肯定。
白鳍豚在浪花翻涌中上上下下,可能是在捕食,也可能是在嬉戏,那时我已经在学校知道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长江生活繁衍了几百万年,在80年代长江上还经常能看到。可惜短短十几年后,国家宣布白鳍豚已经功能性灭绝,我还遗憾了好长段时间,那时要是有个相机拍下来多好。
清江号航速很慢,从宜昌到宜都大概四五十公里的水路,一般要走四个多小时,也就是每小时十多公里的样子。沿途停靠七八个码头,可以上下客,今天还记得红花、古老背、九码头这些名字,最后在宜昌九码头上岸。后来知道宜昌每天也有一班路经宜都发往沙市的轮船——沙宜班,因为在宜都停留时间太短,那个船我只坐过一次,正儿八经的上千吨的大轮船,乘客也多多了,航速更是清江号不能比,加上是下行,到宜都顶多也不到三小时。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61989/2261858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