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从2000年后宜都经济大发展的时候就逐渐变好,当时大量的客商来到宜都投资办厂,糟糕的办事环境和落后的办公效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经济蓬勃发展的需要。宜都政府在宜昌地区率先推出“一个地方办事”的工作方式,将各个审批的部门抽调专人集中在一个地方办事,不管是投资办营业执照的还是老百姓转户口的、买房的、交契税的等等不需要再到处跑手续,在“行政服务中心”就可以一地办完。比如你想买套二手房,以前要先跑房产局办手续,再跑房产公司搞测量,然后到国土办土地证,最后到税务局交契税,这些都办完了再回到房产局拿房产证,这一套跑下来,快的要三五天,慢的如果办证人恰巧不在,那就要腿跑成槽,没个十天半夜想都别想。现在好了,各个审批部门都在一个大厅里,这边办完审批,就可以到另外一个窗口去办下一个,这下不知省了多少功夫。后来行政服务中心搬迁到孵化中心,有了更广大的平台,上下几层,同部电梯,集中了更多的部门——公安、税务、工商、文化、国土、林业、畜牧等等等等几十个单位,基本上囊括了宜都所有的行政机关在此办理证照。大厅内设有导引台,有专人值班,彬彬有礼、不厌其烦,为来办事的人答疑解惑,并指引到办事的窗口。宜都这个服务模式在全国都出了名,我去办事的时候,经常能见到外县市的政府代表团来中心参观学习经验。
而且宜都政府不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安然享受,又不断推陈出新,出台新政策,积极助力宜都的快速发展。我们公司去年征地几十亩准备建设新厂区,以为还要像过去建厂房一样一步步申报,办理各种许可证明比如水资源调查证明、环保许可、建筑工程开工许可证后才能开工建设,听说以前的老厂区建设的时候把这手续办完就花了两三个月。没想到电话咨询后,中心给了不同的答复——为了适应新形式的需要,让企业厂区建设早建起、快发展,不给企业添后顾之忧,政府出台了信用担保政策:企业在建设时不用先办理各种许可证明,可以先在中心签订一份承诺书,上面有建设局、规划局、人防办、消防、水利局、环保局等审批部门的盖章,企业只要承诺在规定的时间内按照要求办完这些手续即可,不影响企业的开工建设。我们公司和行政服务中心把承诺书签订后,中心还专门安排一个周姓工作人员和我们保持联系,她也经常打电话咨询我们工作进展,并嘱咐有问题和难处可以随时和他们说明,他们会联合各部门来协调办理。公司征地遇到难题,行政服务中心还为此专门写了说明递交市长办公会处理,我们企业很是为之感动。
红花套政府为属地各企业专门配置了第一书记,书记都是政府的工作人员,现在提出的口号是“为企业实行保姆式的服务”,我公司的第一书记同时是企业的保姆,作为和政府沟通的桥梁,大小事都可以帮我们出主意做协调,为企业讲政策,协助政策申报,解了企业很多燃眉之急。比如前面我写过公司一个同事的女儿得了红斑狼疮,家庭无力负担高昂医药费,当时我就把这件事报告给第一书记,书记马上联系总工会、民政局、村委会等部门,第一时间为该职工女儿争取到大病医疗、工会困难补助等政策资金,并后续申请到许多优惠政策,极大的鼓舞了同事扛住困难的信心,他女儿也在积极治疗恢复中。
还有一个事记忆犹新,我们公司时刻把安全放在生产的第一位,正值“国家安全生产月”的时候,因为公司有几十台行车,使用的频率非常高,而有操作证的不多,操作也不太规范,于是公司就准备请专家来跟全体工人上一堂专业的行车操作安全课,问了很多部门也没个眉目,主要是宜都没有这样的具备专业资质证书的老师。我把这个难事跟第一书记反映,并说了想法后,书记又是第一时间联系到宜昌专业老师来授课,还不让我们出钱,声明这是政府对企业的关心和爱护。当时的安全课工人们都听得聚精会神,圆满的达到学习的目的。
作为机械厂当然少不了跟质监局打交道,那工作作风也是没的说。到我公司来过多次检查,对有问题的绝不放过,对可以改进的地方则积极帮忙想办法整改,为我们排忧解难。比如车间的压力容器,因为以前从来没有要求检验过,所以不知道去如何办理检验,转天的就去质监局咨询,质监局的领导也不厌其烦的为我们出谋划策指点我们如何去申报,以不耽误企业生产运行为原则。
还有科技局、经信局,作为主管全市企业的上级领导单位,经常是有什么最新扶持政策都会一个一个通知到企业,并加以详细说明,还会专门组织学习培训,解答不懂的问题,然后积极协助我们申报,有时甚至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的工作。而且时时处处记挂着企业的利益。前不久我和黄主任刚在经信局申报完一个项目,正准备离开的时候,经信局的领导主动咨询我们,听我们介绍完公司情况后,认为我公司现有的规模和生产条件已经符合两化融合政策的标准,可以申报此项政策,并详细讲解如何申报的事项,当时我还和主任感慨,领导不说的话我们还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好政策,这些领导是真的在为企业着想,真心的在为企业办实事啊。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61989/22618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