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过去,秋天也只剩下一个小尾巴,天气慢慢的凉了。
申不害跟捡来已经成了真正的忘年之交,他已经彻底不再去想“能与星星语”的仲叔为何存在那么多的神奇,因为捡来不仅把啥子郑字,齐字,魏字,楚字等等识了个七七八八,还可以跟他纵论各种典籍,见解往往还由表及里,非常精辟。
本来就是自学成才的不害与人交往时更敬重才华,从来就不是特别在意出身。所以,现在跟捡来真是无话不谈。
“仲叔,不害才学总算尚可,济世之心拳拳,为何就总不得仕呢?”
“嗯——那我先问申子一句:天下现有百家,申子觉得自己所学属于哪家呢?”
“这个嘛。。。算是法家吧。”
“既然算是法家,为何不师从齐国的慎子慎道先生呢?”
“仲叔问得有点意思啊——先不说不害跟慎子的师徒问题,不害觉得慎子的理论过于偏重理想化的研究,大多脱离现实!真用起来怕是不如不害的方略哩。”
“捡来相信申子的评断,但各国君主并不知道这一点啊!不是吗?”
“有道理,有道理啊!但既然身为君主,难道不该量才使用么?”
“申子说了“量”字。既然要“量”,那就必须有“尺”。申子又说自己是法家,量“法家才子”的尺不该是慎子么?!这个可是跟慎子的理论合不合乎现实毫无关系。而申子既没有师从慎子,又没有慎子的荐书,在君主那里也就不用量啦。”
“那不害不说是哪一家呢?”
“无尺,那就更不用量啦!见不见你就全凭当时的心情了。”
“晕倒!难怪不害老是投书而不得见啊。”
“申子,捡来要是说这些君主的行为可以理解,你会如何看呢?”
“可以理解?!请仲叔说个理由吧。”
“如果申子跟捡来没有见过面时,捡来于路上拦住申子说:我可以救万民于水灾。不害会有什么反应呢?怕是会挥袖掌捡来的嘴吧?”
“嗯——?如果我肯。。。还是不用如果了,我不会信,也不肯让你试的。”
“所以,君主们的选择合乎常理,行为当然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这让不害还真的无话可说哩!”
“这下再回到申子的第一个问题,答案就很清楚了。有才学只是满足了一个条件,还需要一个可以“量才”的钥匙,得到展现才华的机会。最后才可能施展才华,建立功勋。捡来认为申子目前只具有第一个条件,所以入仕才这么艰难!”
“如是矣!仲叔点明了关节呀。唉——难道真才实学非得屈从这世俗的观念?!”
“捡来到不认为是屈从!路途上的辛酸和艰苦应该叫做:牺牲!世间一切事物都是逐步向前发展,有良法可以促进社会发展,就该竭尽全力争取施行良法的办法。若只是高谈阔论,是不是良法又有何意义?!捡来认为:能走过去的,才叫路!”
“彩!”门口传来一声高呼,接着响起了清脆的掌声。“还未到靠山村,就听别村的人讲天赐仲叔恩泽万民,可与星星语,说话的人一定就是了!”
不害听到这熟悉的口音,立即起身冲出了屋门。
“鞅,鞅啊——不害思念兄久矣!”
“不害兄,一别经年,兄更加丰神俊秀哪——”
两人相互拉住衣袖,转了个团团圈。牵琚共舞!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仲叔,这位是不害的挚友,卫国士子,鞅!”
“鞅子,捡来有礼了。”
捡来一边鞠躬行礼,一边打量着眼前这个白袍青年。看到他明亮的眼睛热烈而深邃,心里暗道,你就该是这个样子!
听申不害说去卫国见朋友,就想到应该是你。
既然在这么偏僻的地方都能跟你遇上,我,捡来,会影响你的宿命么?!
“仲叔,鞅有礼了。一路之上,仲叔之名已经如雷贯耳,刚才又听见仲叔妙语,鞅觉得实在是幸运呀。”
“哎呀呀,先进屋嘛,咱们进屋继续论道。”
“好,我这客当然随主便。不害兄请,仲叔请!”
“鞅子请!”
“僮子,能找到鞅兄,有功!你就自己歇息,鹰叔安排得有人照顾为师哩。”
“遵师命!”不害的书僮乐颠颠的自去歇息了。
“鞅兄,不害跟仲叔已是朋友,坐而论道是无拘无束的哈。”
“当然,当然。鞅还想聆听两位继续刚才的论题哩。”
“谢鞅子不嫌捡来冒昧!如有不当之言,请鞅子海涵。”
“仲叔客气了。”
“仲叔刚才言:能走过去的,才叫路。不害觉得意味深长呀,想请仲叔深入议论也。”
“好。捡来认为,良法有两个层面。一,我们自己认定是良法。二,施行之后验证确实是良法。就如捡来做蕨粑救人之事,不害兄也认为空口无凭时是难以相信的,而我坚定的认为自己的是良法,是可行的良法。”
捡来看了看申不害与卫鞅的表情,只见他们都很认真的在听,便接着说了下去。
“不害兄的态度可能让我觉得委屈,不满,甚至因为怨念而“独善其身”,再不提做蕨粑救人的事情,那我自认的这个良法就什么法都不是!我也可以怀着委屈,亲自去先做出几块来,让不害兄品尝,再在不害兄帮助下推到一村,一县,最后真的救下了万民,这就验证了确实是良法,我自己怎么认为反而不重要了。虽然很曲折,对我这个创法者也不舒心,但最后走过去了,这就成了路!”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63064/23921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