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羽人形象有关的确切证据,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在随城曾侯乙墓的一块棺材板的内侧发现了一个“人面鸟身、双持舒展”的羽人形象。
其后大多数的羽人形象都出现在汉代,以及魏晋时期,再往后,羽人就比较少了。
在彭城汉画像石艺术馆的展品中,类似于的羽人形象多如牛毛,几乎任何一幅可以跟神仙扯得上关系的画像中都有羽人的存在,不过这些羽人在汉代的画像中属于“童子”一类的存在,跟镇元大仙身边的清风明月差不多,经常出现在西王母身边,或者以接引者、旁观者一类的存在出现在圣人上方,所以根据羽人的角色和分工,学者们给这些羽人分门别类的命名为持节羽人、捧博山炉羽人、捧丹鼎羽人、戏虎羽人和戏龙羽人,从这些名称不难看出,羽人的地位远远不如西王母那种真正的神仙。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到魏晋甚至南北朝时期,羽人的地位有了一定的提升,不再具备功能性,而是成了真正的神仙的代表,有点类似于逍遥自在无拘无束的陆地神仙,很受世人尊崇。
因此,不同时代的羽人在艺术形象上也是大不相同的。
汉代的羽人形象矮小敦厚羽翅短小,连形象也相当怪异,有的时候还会跟其他动物形象糅合在一起;但发展到后来,羽人的形象已经跟常人无异,翅膀也逐渐变长变宽,接近于西方的天使形象,人物造型也更加潇洒更加大气更加的超凡脱俗,甚至有一部分的羽人已经不再需要翅膀这种东西就能漂浮在空中,羽毛已经成了一个简化后的符号,就像纹身一般。
到南齐时代,羽人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不再以童子或者使者的角色出现在西王母身旁,反而像是真正的神仙一样趋势龙凤、移山填海或者号令日月,从配角一般的存在变成了主角,画像也开始以羽人本身为主,这些羽人形象也更加自信,更加高大。
不过再往后就很少有羽人形象出现了,似乎是人们觉得身上长个翅膀是一种很傻的事情?反正往后的神仙不管男女都变成了纯粹的人形。
也就是说,徐景行发现的这只白玉雕骑马羽人摆件很可能是战国时期到南北朝这一段时间内创作的。
再加上这一只骑马羽人的风格跟那些唱乐陶俑、起码陶俑差不多,地位还不高,所以可以得出大致的结论,这只白玉雕骑马羽人摆件应该是汉代或者接近汉代的那个时间段的。
当然,徐景行更倾向于就是汉代。
因为这只骑马羽人摆件的雕刻风格跟汉代的雕刻技法非常相似,那种简洁大气的刀工跟汉代所特有的“汉八刀”雕刻技法,一样简洁,一样的以单阴线为主,一样的豪放粗野。
也就是说,摆在他面前的是一只汉代白玉雕骑马羽人摆件。
不管这只摆件的做工、造型以及品相如何,光是这个年代感就足够吓人的了,因为扳着指头数一数,能从汉代流传下来的艺术品有多少?要知道,可不是什么东西都有资格被称之为艺术品的,能被称之为艺术品,又是从汉代流传下来的,那绝对当得起“国宝”这一称呼。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64278/2515973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