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头军们很快在伙食长的指挥下,开始分头处理新鲜的海鱼。鱼的种类有些庞杂,看起来有很多种,但他们并不认识,也不需要认识,只要清理干净就行。
当天『操』练完,将士们拖着疲惫的身体,精神百倍的吃了一顿水煮鱼。激动异常,纷纷感慨,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鱼,碗里的鱼肉吃完,依然嘴馋不已,冲着火头军嚷嚷再来点。
嚷着再来点鱼肉的人,在此后的几个月里,每当火头军端出水煮鱼的时候,他们自动选择了不要鱼,只想吃咸菜配白饭。
“吃好饭,才能打好仗”这是将士们的口号,而“鱼肉管够”,这是火头军的承诺,宣威军将士们在此后的几个月里,真的被鱼肉管够了。
但他们也得益于近乎无限供应的鱼肉,才能使他们的身体能够承受住每天高强度的训练,短时间内,宣威军就练出了成绩。
几天后,杨丛义带着张彪等人乘船过海,来到明州州治所在鄞县,在此地等待新军到来。
新军一千多人要过海,需要好几艘大船才能一次送到昌国县,但显然没有必须,分两趟运送也不是不行,在上岸之初就预定了三艘载人大船,每艘能轻松载人两百。人一到位,立即登船,也免得滞留在海岸,徒添事端。
趁着等待新军的时间,杨丛义带着军容整齐的宣威军,在闹市区打出了宣威军募军的旗号,立起招募军旗就开始招募新兵。
然而并没有多少人理会,顶多有一些人过来看看热闹,但也仅此而已,无人前来应征。即使打出了优厚的募军待遇,前来询问者也寥寥无几。这跟在安庆募军之时差别实在太大,这里的人对从军似乎丝毫不感兴趣。
大半天时间,就招募到两人,是无地的渔民,打渔不赚钱,养家糊口都难,家里人多,只靠打渔税都交不上,根本养不活,军营里有饭吃,从军也是选择。
第二天继续招募,应征者也是寥寥。
明州近海,土地肥沃,几乎全是平地良田,家里但凡有一两良田,都能有不错的收成,没地没田也可以租种,也能活命。况且明州离临安近,赚钱的门路自然也多,真正生活艰难活不下去的很少。从军要冒着打仗的危险,流血丢命都是常事,并不是习惯了和平生活的人,谋生的好出路。
明州地处江南,除了二十年前金人来过一趟,破坏了一番,前几百年过的都是和平安定的生活,基本不起刀兵,在和平安宁的地方募军,能有人多就怪了。在明州募军,估计跟在临安募军差别不大,都是空忙一场。
招募了两天,也就五个人。杨丛义想通了,直接放弃在明州继续募军。
募军还是要在江北,淮东或者淮西都是选择,或者让沈缙和林嵩他们回老家招募一批?这是一个选择,完全可以尝试。宣威军编制还有五百人的缺额,既然朝廷给了编制,那就一个不缺,全都用上。
新军在第三天中午赶到鄞县,杨丛义跟江恺、沈缙等人会合。由于时间尚早,完全可以赶到海边登船,于是全军未做休整,在张彪等人的带领下,立即赶往海边。
到了海边,太阳快落山,由于海上岛屿礁石较多,一旦天黑客船航行不安全,因此天黑前只能去昌国县一趟,并且无法返航。
新军既然已经在海边,就不可能分两批回去,不得不再征调客船。
张彪、江恺带着教导团和六百新军,乘三艘提前预定的客船先行一步,前去昌国县宣威军驻地。
杨丛义等人又临时征调四艘船,半个时辰之后,剩下的新军方才登船离岸,驶入大海之中。
大陆距离昌国县四十里路,顺风时半个时辰就到,无风就要一个多时辰,逆风至少就得两个时辰。好在最近天气不错,没有台风也没雨,海上风平浪静。
半个时辰之后,太阳隐去,天边已经没有霞光,海上一片渐渐朦胧。
为防看不清海况,客船冲上小岛搁浅,船家早早在船头挂起了灯笼,其中有一根长竹杆从船头伸出,其上挂起了一个巨大的灯笼,三丈之内看的清楚。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65675/2646066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