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等舱的卧室里,三个洗完澡的孩子披着干燥的毛毯,围坐在桌子旁——桌子是固定在地板上的——欢欣跃雀的吃着厨房送来的蜂蜜面包、热蛋糕和奶油蘑菇汤。
“咚咚咚”是敲门声。“先生,您吩咐的衣物已经准备好了。”门外的侍应生这样说道。
舱室门被打开。侍应生抬起头,微笑的目光迎上加隆,随后他的目光又看到了加隆身后那三个披着毛毯分蛋糕吃的小女孩,但侍应生的眼神只是从她们身上一扫而光,表情处变不惊,职业化的微笑,捧上送来的衣物。
加隆接过来东西后,取出一英镑的纸币递给侍应生。
邮轮上的基础消费都是包含在船票费用里的,额外消费则是在下船前一次性付清。加隆给侍应生的这一英镑是给他的小费,毕竟都已经凌晨了还在使唤他,心里多少会有些过意不去。
原本只是单纯的小费而已,侍应生接过纸币后心思却活跃了起来。他不是没收到过小费,可普遍都是几便士,能给先令(1英镑=20先令=240便士)都已经是非常慷慨少见的了,他没想到这位先生出手就是英镑,还以为这是对方给自己的封口费。
“请您放心先生,”侍应生微笑着说,“我什么也没有看见。”
关上舱门。侍应生的话让加隆有些摸不着头脑,总感觉对方离开时的微笑十分诡异。
半个小时前,加隆从底层船舱将这三个孩子带了上来。她们最终还是接受了加隆的邀请。曾经生活的艰苦,让她们知道改变人生的机遇是多么的珍贵。
她们无法拒绝加隆提出的供她们上学的这个条件。她们曾经是多么羡慕其他能够上学的孩子,但她们只是贫穷的孤儿,连肚子都只是勉强填报,哪儿还会有钱支付学费呢。上学是她们唯一能改变自己命运的方法,为了抓住这个机会,就算加隆收养她们的条件可能会十分苛刻,她们也还是会考虑接受的。
她们问加隆的那三个问题,单纯的只是小孩子对未知未来产生的不安而已。
在之后的交谈中,加隆了解到,这三个孩子都是从亚历山大港的孤儿院里逃出来的。
最大的14岁。颇有正义感的女孩要比将自己糖果分出去的女孩小三个月,所以成了老三,俩人都是12岁。
这三个孩子因为岁数偏大,所以没有哪户人家愿意收养她们。孤儿院的生活非常艰苦,院长让孩子们干重活,拿她们当免费劳动力,却还不给她们吃饱饭。于是在一天夜里,她们三个结伴逃出了孤儿院,在城里流浪了一段时间,某日钻进了一辆送蔬菜的卡车,溜进了这艘前往伦敦的邮轮上。
因为从小就是孤儿,院长给孩子们取的名字也十分随便,有的甚至是同样的名字后面加上数字以区分。
为了新生活,加隆给她们取了新的名字:14的女孩叫尤诺米阿,12岁的叫伊妮莉,小三个月的叫做狄琪。今夜过后,迎接她们的将是新生。这艘“忒弥斯号”远洋邮轮见证了她们的新生,与李加隆这位目的并不单纯的养父。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66519/26627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