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烈开了口,李承宗也鼓励大家畅所欲言,由于这哥俩没有架子,平易近人,所以不一会儿大家敞开思想,便无拘无束地谈起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有的说:现在天下大乱,有粮食才能有一切,他们苏家坞因为安全,所以流入了许多流民,这人一多,粮食明显不够吃了。也有的说:吃粮问题解决不了,老百姓生活困难就会加重;还有人说现在多了这么多流民,管理更是难上加难,尤其是苏家坞现在处于少粮状态……你一言,我一语,大家的意见越提越多!对于粮食这个问题,李承宗和苏烈其实早就引起了重视,可惜武邑这地方虽然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良田众多,可惜这两年武邑也跟整个大隋王朝一样撂荒严重,许多的良田也长满了野草。
为了解决粮食问题,李承宗和苏烈组织流民屯田开荒,李承宗更是身体力行,不声不响地开荒种地,置身于普通百姓之中,体验生产规律,探求发展之路。虽然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增长,粮食紧缺有所缓解,但是仍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对此,李承宗一直在考虑扩大生产规模,彻底扭转被动局面。
今天,李承宗想利用拜年的机会,听听民众的意见。李承宗见大家发言差不多了,他肯定地说:“你们提的很好很对,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还得请你们帮助想想办法。”
这时,大家提出了许多开荒以增加耕地面积、加强田间管理以增大粮食单位面积产量等有效做法。
李承宗又有意地说:“这些我们都可以做到,但是,老天不下雨,干旱怎么办?能不能打井浇灌?”
大家告诉李承宗,武邑地表水太深,一般地方是打不出水来的。接着大家又告诉李承宗,今年武邑不会有干旱现象,并说:龙年日炎炎,蛇年雨绵绵。去年农历龙年干旱,今年蛇年就该雨量充足了。
李承宗听了惊奇地“啊”了一声,急忙问:“武邑还有这么一说?”
大家说: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人们都这么说。李承宗笑着又问:“准吗?不准怎么办?谁负责?”问得大家一片笑声。
一句农家谚语,就是一个自然现象,一个还说不清的自然规律。李承宗在回来的路上,显得异常高兴,他似乎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获得了大规模开荒种地的信心。过年过后,李承宗就作出决定,号召苏家坞老少爷们儿,积极投身屯田开荒,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订出生产计划,规定出生产指标,总之一条,那就是全力以赴开垦荒田,多打粮食,为渡过乱世多做准备。
这一年,果真像民众说的那样,武邑风调雨顺,各种农作物都没有受到任何灾害,李承宗和苏烈护佑下的地盘上的农作物获得了特大丰收。在这一年里,作为土地实际控制者的李承宗和苏烈,免除了百姓们缴纳的地租,百姓生活水平一下子有了显着提高。由此,民众真正认识到,李承宗和苏烈哥俩所做的一切,都是造福他们百姓的。
第二年过年一到,民众怀着感激之情,积极热情地组成秧歌队,喜笑颜开地涌到哥俩所在的苏家大院,他们一边打着腰鼓一边高呼:小郎君大少爷决策伟大英明!前来欢迎秧歌队的李承宗听了民众的喊声,边走边对身旁的苏烈说:“大哥,我们伟大英明什么?是困难逼得我们没有办法,我们去向百姓拜年磕头,百姓指给我们一条生路。是百姓伟大英明啊!”
苏烈因为受李承宗的影响,也逐渐接受了李承宗的民本思想,他也深有感触,“阿威,以前我有些不起这些土里刨食的农夫……可如今看来……当初是我错了……”
更让哥俩想不到的是在年初一的清早,李承宗收留的流民里最能干的吴老贵与儿子吴大聪喜气洋洋用土车子推着宰杀好的几头羊,要给李承宗他们送去。
半路上迎面遇到了两个熟悉的老乡。面对老乡的疑问,吴老贵笑着说:“我不是要出去卖掉这么多羊肉,是要送到咱武邑的一个大户人家去的。”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6669/1783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