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客观的去评价这个人的话,贾濡的确不是什么可以谈笑间逆转乾坤的大谋略家。
只是心思缜密一些,毒辣一些,眼光也独到一些。
之所以贾濡之名没有响彻整个战国时期,恐怕是因为他与杨孝严像的地方太多了,而偏偏他就在杨孝严帐下。
这个被天下文人所唾弃的毒士,到底该不该背负骂名,或许只有杨孝严说的清楚,也或许连杨孝严自己都说不清楚。
很多事情,很多决定,杨孝严与贾濡的看法出奇的一致。
这让杨孝严有一种莫名的感觉,用杨孝严的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
用贾濡的话讲,濡非千里马,亦有伯乐知之。
当然,俩人也不是没有分歧的时候,最大的一次,便是在两广。
当时大秦军队以杨孝严,李秀秀,赢胜三路大军总计二十余万为主。
光明远,张云龙,赵肆,李中书各领三到五万人马为辅,洛水尚且年幼跟着赢胜。
兵破金陵后,后唐皇室一把火烧了后唐皇宫金銮殿,光是尸体就拖出来不下三百具。
这边李秀秀金陵城破,马上掉头带兵支援与楚国交战的赢胜等人。
杨孝严与赵肆要么火速拿下两广,要么暂且将两广搁下回援赢胜。
这时杨孝严与贾濡的看法还是一致的,都认为火速拿下两广,便是天下大局已定,耗死楚国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于是杨孝严下令,与赵肆兵分两路同时猛攻两广。
没想到两广的抵抗出乎意料的顽强,再加上两广地形复杂,土著蛮族甚多,一时之间竟大军竟然犹如陷入泥潭。
两广之地古称百越,不过隶属中原版图已有近千年历史,早已归化中原。
其中尤其以先唐为主,先唐全胜时期,连出六位明君,史称兴世六皇。
其中最少四任,尤为重视两广。先唐六百年国运,得益最多的不一定是两广,可是发展最好的一定是两广。
从山林密布的不毛之地,发展到如今的城池众多。
从无数土著蛮族占山为王,发展到各族百姓能相安无事,商交甚至通婚。
生活上真真切切的改善让两广对于大唐报以无限的尊崇,所有人都献上了自己的那份忠诚。
可是如同每个帝国一样,在大唐后期,这个巨人渐生顽疾。
权臣把政,外将如王,皇室一度把控不了朝政甚至是自己的生命。
终于,这个国家彻底的崩溃了。
乱军之下,大唐皇室靠着忠心部下的保护,连连败退至江南道。
皇帝亲自跪下请罪于大唐老臣于洪光,被罢了官的于洪光,以九十六岁高龄再度出仕,任唐相,力挽狂澜。
短短两年问鼎局势,内外联合交纵,成功把局面稳定成了楚,宋,周,魏,陈,唐六国并立的局面。
可惜于老实在年岁已高,终究没过那道百年大坎,在九十九岁那年逝于金陵。
然而大局已定,大唐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其余五国也陷入相互征戈之中。
眼看站稳了阵脚,那过了两年舒坦日子的后唐皇帝,本性再次暴露无疑,贪图享乐之余不乏对一些逆耳忠言大为不满。
于是大量忠臣良将遭到发配,这发配之地,自然又是两广。
后唐皇帝也不傻,有了于洪光这个前车之鉴,他自然知道这些忠臣日后说不得有用,于是没有一个处死之类的,全部扔到两广去。
只要不在自己跟前烦自己便是,至于将来如何,出了事再把他们一个个找回来便是。
只是这厮自以为甚得民心,里应外合之下,炮庄老庄主直接带人开了城门,金陵城几乎瞬间被攻破。
炮庄老庄主当时说话也算直接,李秀秀来了你们还不赶紧投降,等杨孝严也来了,你们是身家性命都不准备要了吗?
于是金陵城富户出人组织的守城民壮团就这么卖了,后唐皇帝得知后当即便疯了,派人召集了所有子嗣妃子。
原以为他是要投降,没成想这厮差人送走了李一方,就下令让那忠心的宦官封死金銮殿,一把火把所有人都烧了。
于是大唐皇宫看似没了,可是大唐的忠臣良将竟然都在两广。
原以为这些极好劝降,没成想各个都是死战派的硬骨头,这可把杨孝严整的有点懵了。
其实这也正常,但凡是个好说话的,早些年大唐势衰的时候就各谋退路了,能守着大唐到这最后一刻的,如何劝降的了?
再加上两广百姓土著受大唐数百年恩政,几乎各个都是一副要与秦军决一死战的模样。
如此一来,杨孝严与贾濡的分歧便出现了。
贾濡力主以杀立威,逢城便屠,以破敌胆,速战速决,才好回援赢胜。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67631/266229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