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津头落帆鼓,薄暮尚蓬冬。
疑是秦淮口,扁舟醉梦中。
不堪隋岸北,尘土一鞭风。
传语端能否,伯劳飞自东。
史宪之领了府台后,可以说是日夜操劳。李想拿出他和左遗直所做的“三因十四议”之法开农田种水稻,一时引得朝野侧目。北方从无水稻种植,史宪之可以说是开了先河。
这法子是:一因天时,二因地利,三因人情。一议浚通河流,二议挖渠,三议引水,四议修坝,五议建闸,六议设坡,七议地势,八议筑塘,九议招徕百姓,十议选人,十一议选将,十二议兵屯,十三议种田赋额,十四议富民可以拜爵。
李想把其中几条修改之后,全盘实行,顺便厘清了田亩,令下处敢有不从者,轻则计税查人,重则抄家下狱。民间风评不一,李想出了安民告示,专门写明为何如此的想法。只用一句话就赢过来民心,那就是耕者有其田。
这也是故计重施,整个河套因此获益者众多,就算是拥良田千顷之家,只要实打实的纳了税,反而还有许多优惠之处,诸如家中子弟入学、乡府两试,都有不同的照顾。
李想直言不讳的在告示中说道:富民可以拜爵,但非是卖官鬻爵。全凭税赋多寡而定,一体纳粮不可违之。
顺手革了几个大头巾的功名,此事也就顺理推行了下去。
探春瞧着热闹心动,去找了黛玉,也想自立一番事业。黛玉欣然允之,并提点她说道:“此地有两件大事要做的,前一件你我都不能去做;后一件却要及早下手。”
探春自是知道情由,也只好不平的说道:“这种买卖,也就薛家肯做了。那我就做船运吧。”
黛玉嘿嘿直笑:“你才有多少嫁妆的,就敢做这个?”
探春红着脸说道:“府里给凑了两万两现银,别的都没有的。”
黛玉惊讶道:“怎么这么大方了?那位二太太可不是如此的人呐。”
紫鹃和侍书却笑了起来,侍书瞧着探春不好说明,就自己给黛玉解释出处:“都是老太太的私房银子。二太太就出了三千两,政老爷瞧着实在不像话,就给补了五千两,赵姨娘把家底都掏空了,出了五百两。大太太给补上剩余的,凑了一万银子。老太太在临走的时候,给了我们姑娘一万两银票压箱底。这才能进了咱家的家门。”
紫鹃搂着探春肩膀说道:“说出来,你别不乐意。这银票还是我们给的呢。那府里现而今只有老太君是王妃的牵挂,其余的人,好也罢歹也罢,都是不关心的了。”
探春却没有一般女儿家的哀怨,只是说道:“我留下五千两保底,剩下的怎么也够买条船跑海运了吧。我就想着赶紧挣钱回来,别的不说,老太太的一万养老银子,我必是要还的。”
黛玉只是笑,探春不解何意,正急的不知如何是好呢,英莲推门进了来,手里拿着一张纸说道:“可恶的李大哥,说多少好话都不肯多给,就这些份子,够吃的吗?探春姑娘,这个是给你的,赶紧签了字,你也算有家产的了。”
“这是什么?”
“咱家开船厂的股契,王府占了总数的一半,剩下的才是咱们能分润的。”
探春接过来一看,心如糖蜜,这李大哥还是没忘了自己的:“那二姐姐他们呢?”
黛玉说道:“先到先得,轮到谁算谁的。没有你,也不会有这个来路。府里再给你一成,你拿出一万银子来等着收益吧。”
又问英莲:“王爷做什么呢?”
英莲呸呸几声:“薛蟠来了,青楼买卖不是都交给他了吗,乐的他找不到北了。诶?我差点忘了,一会有人想进来请安,见不见?”
“谁啊?”
“宁国府的贾蔷,还带着龄官跑了来。”
探春当即说道:“王妃不见!再有贾家的人来,都由我去见。侍书,你去前边传话,那所前厅套间用作见客。翠墨给我梳妆。”
黛玉拍拍手站起身,拉着英莲就走:“这下好了,咱俩又能享福去了。可见这傻人就是有傻福,譬如你我这样的。”
探春跺脚喊道:“有没有良心的,为了你们省事,还取笑我的!”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68658/266787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