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不要羞辱为夫了。”
谦霖明显的是有一点点恼羞成怒的意思,武妙自然是看在眼里。
“相公,以后咱们到了京城,你可以边读书边练武功,不出三五载,我家相公一定也是后人楷模,文武全才啊。”
“娘子所言正合我意。”
谦霖刚才一副沮丧的表情,被武妙的三言两语化解于无形。野猪已经被武虎收拾妥当,静静的躺在火架上滋滋作响。大家把酒言欢,一副逍遥自在的景象,惹人羡慕。
真是家有贤妻,胜过良田千顷啊。
不过,他们夫妻虽为盘古大仙,女娲娘娘转世,却天机不可泄露,且现如今又是肉身凡人,怎知在未来几十年的贞观之治中,他二人演绎了多少史记中都没有什么记载,却真实存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呢。
京城的繁华,让即使是在殷实家庭长大的武妙也有点瞠目结舌,反而武虎却比较淡定,也许是和武员外多年的走南闯北,让他从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新事物,所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不是没有道理的,但是作者觉得读书首先是启蒙,知识的积累,其次是读好书并合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去,裂变升华。学为所用,而非为了学而学。每个人眼前看到的这个世界不尽相同,除了知识储备,还有很多因素,如阅历,家庭背景,基因,突发事件的刺激,接触的圈子等,所以武虎的反应也有可能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也有可能是阅人无数不如一切看透。
言归正传
因为谦霖携带着家属,所以他并没有住宿书院指定的住处,他们找了一处离书院不远的小院落住了下来。
因为是官学,所以书院的掌事,先生都是有功名在身,甚至有学界泰斗,朝廷重臣,这也为谦霖将来的丰功伟绩奠定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历史长河的风云变幻中,无数次的事实证明,圈子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贞观二年,唐太宗李世民召魏国公太子少师房乔和吏部尚书杜克明觐见,一番商议之后,李世民决定在京城开办登基以来第一间书院,而房乔善于谋划,杜克明处事果断,且房公兼修书,杜公掌吏部,都学识渊博,对于培养和挖掘有潜力的学士或官员,他二人是再合适不过。
谈到登基立朝以来第一间书院的名字,房乔认为:
“十年寒窗苦读去,一朝静秋收获时。就叫静秋书院吧。”
杜尚书点头应允,觉得来此读书的都是各府县优秀的举子,都经过了十年寒窗,来到这里,加以调教,一定会硕果累累,收获良多的。
唐太宗也觉得很好,不仅寓意好,而且听起来也雅致,静涵。于是立马提笔写下四个大字“静秋书院”。又起草了诏书,内容如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初立江山,四海之内,皆大欢喜。然国家昌盛,百姓安居皆需股骨之臣,为朕分忧,考虑再三,唯有广集良才,才能国运昌盛。现朕决定开办《静秋书院》,着魏国公房乔为书院主掌事,吏部尚书杜克明为副掌事,望你二人竭尽全力,为朕荐才,钦此”
“微臣遵命。”
房杜二人退下朝堂,便积极准备,往各府县下发招员文书,寻找合适院址,安排选择合适翰林学士为教员先生。与此同时,谦霖一行也已安顿完毕,只待贞观三年正月十六入院求学。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6921/1833296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