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不够用,女人也必须要拉出来接受军事训练,必要的情况下,女人也照样要全副武装的上战场以弥补军事力量的不足。
如此,一旦真的出了什么大事,国家紧急动员之后,也能快速拉起一支数量较大的队伍去执行保家卫国的任务。
另外就是这些受到过军事训练的青壮完全可以在军队需要扩军的时候加入进去,刚加入就有一定的军事技能储备,会降低军队的训练成本,减少需要的时间。
所以兰芳的军事体系就是以主力军、治安警务人员和农庄自卫队这三个团体组成,且必要情况下,后面两个团体都可以转变为主力军参加战争。
嘉定事件和马尼拉之战以后,赵学宁得到了十八万左右的华人人口,这些人成功编组之后,又能建设很多的农庄。
后面白宫算了一笔账,认为可以适量的抽调一些成熟农庄内的青壮入伍,这些新加入的人口用不了多久就能填补征兵带来的生产空缺。
于是赵学宁就正式启动了第四兵团和第五兵团的组建任务。
因为招募的青壮大部分都是接受过一些正规军事训练的,都不是军事小白,所以第四兵团的组建很顺利,第五兵团的组建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
两个新兵团的组建将以前面几个老兵团中的优秀老兵、士官为基础,让这些老兵团的优秀老兵、士官前往新兵团担任更高职位的军官,提拔他们的同时,也能让他们带动新兵团的训练和战斗力。
这种老带新模式可以最快的让新兵团形成战斗力。
新兵团成立初期肯定不会执行正儿八经的军事任务,但是驻防任务还是可以执行起来的。
一边执行驻防任务,一边进行新兵训练,如此,就能解放其余两个主力兵团的战斗力。
因为国家建立之初还是打过几场大战的,某些地区情况不是很稳定,比如铜州,所以赵学宁就会安排主力部队在当地驻防,建立驻军大营,协助行政人员办理一些行政人员不好办理的事务。
至少需要等到当地建立起一定规模的农庄和农庄自卫队之后,主力作战人员的治安任务才会结束,回归到军事备战状态之中。
目前,整个兰芳有好几个驻军大营,除了铜州,金州、霆州和开州也都有驻军大营。
原苏门答腊、现在的金州由于包括了马来半岛的南部地区,那里原先有一系列的小国和部落政权,因为多次袭扰兰芳控制的南部沿海地区,被赵学宁发兵攻灭。
有些残余势力往北逃窜,在兰芳控制区和北边的暹罗控制区中间流窜,不好剿灭,于是赵学宁干脆就在这里设置了驻军大营,常年安排一个营的部队轮番驻守,保障兰芳商业的安全。
霆州因为原先是尼德兰的统治核心,巴达维亚更是曾经的商业核心,也是进一步向南扩张海洋势力的关键节点,所以赵学宁设立驻军大营,安排一个营的军队轮番驻守。
开州则是因为土著势力最多最杂,不服从的人也最多,之前的五个首领联合作乱事件之后,赵学宁设置了驻军大营,以威慑宵小。
四个驻军大营之外,就是原来的汉城、现在的天京周边的总大营。
一般来说,没有军事任务的部队每年都要来总大营驻守一段时间,除非发生战争,总大营无论何时至少都会保持两个营的驻军。
菲律宾破袭战之后,赵学宁需要在宋州和瑶州设立驻军大营,眼瞅着军队不够用。
好在霆州和开州经过一段时间的投入和建设之后,建设起了足够多的农庄,也拉起了足够数量的农庄自卫队,所以这两个州的驻军大营就被赵学宁撤除了。
他一边扩军,一边把霆州的驻军大营迁移到瑶州,使之驻扎在原来的达沃、现在的瑶州首府明珠县附近。
顺带一提,马尼拉被赵学宁设县,就把县名设定为吕宋,宋州的驻军大营,就在首府吕宋县的附近。
等于兰芳除了天京的那个总大营之外,依然维持着金州、铜州、宋州和瑶州四个驻守四方的驻军大营,军事任务比较多的时候,军队还真是不太够用。
这样一来,第四和第五两个兵团的建设还真是迫在眉睫的事情,起码,几个州的驻防任务需要他们支撑起来,否则一旦有战事来临,三个主战兵团都抽调不出来。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71482/2672736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