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被火炮波及到受了重伤,侥幸留下一口气还没死,那才是最惨的。
按照德川幕府当时的情况,要是受了伤还没死,大概率也就是被留着等死罢了。
总而言之,面对兰芳海军的凶猛炮击,幕府军毫无反抗之力,更要命的是兰芳军队貌似并没有准备登陆,他们还是在使用海军战舰大规模炮轰江户城区。
一幢又一幢的建筑被摧毁,一個又一个的军用或民用仓库被摧毁,大量军事人员抱头鼠窜,却根本找不到能够躲避危险的地方,以至于有人干脆跳到了护城河里,试图用河水保护自己。
还有些人完全崩溃了,精神失常,乱跑乱叫,使得军心更加震动不安,士气更加低落。
很快,幕府军中就出现了大量逃兵,大量士兵根本不管军官的吼叫,直接朝着内陆方向逃跑,想要离开这要命的末日战场。
不多时,江户城区内靠近海洋的部分已经被兰芳海军的舰炮摧毁的一塌糊涂了,兰芳军官在战舰上用望远镜观察,发现邻近海洋的地区已经看不到一个还站着的幕府士兵。
江户城区外围构筑起来的防线已经基本被摧毁,建筑物也基本上全部被摧毁,只剩下一片废墟。
大量士兵战死,大量人员逃窜,江户城内人心惶惶、士气低落。
其实正式的战斗还没有展开,兰芳军队只是发动了远距离炮击,甚至没有出动军队直接登陆。
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幕府军队已经受到了惨重的打击,上至将军德川家齐,下至一个升斗小民,都已经对兰芳恐怖的火炮产生了畏惧之心。
德川治济意识到情况不妙,于是他看了看松平定信。
“兰芳人的火炮居然强大到了这个地步,我之前完全没有想象到,如果说他们的火炮都是如此的强大,我们的城真的能够挡住他们的火炮吗?”
松平定信面色惨白。
他犹豫片刻,缓缓开口道:“我不知道,但是事到如今,除了继续战斗,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吧?都已经到这个地步了,难道您还有投降的想法吗?您不是说要通过战斗给我们争取谈判的筹码吗?”
德川治济默然无语。
他的确是想要通过战斗来给德川幕府增加谈判的筹码,可是他没想到战斗居然是这种情况,这样下去,到底是在增加谈判的筹码,还是在增加双方之后谈判时候的难度呢?
他不好说。
但事已至此,仗既然打了起来,就只能硬着头皮打下去,如果这个时候退缩了,且不说兰芳那边会怎么提出更多的要求,幕府的尊严也就碎了一地了。
德川治济和松平定信立刻派人去了解目前江户城内的防御情况,同时要求各支部队做好应对兰芳大军冲击的准备,做好巷战的准备。
然而他们没有料到的是兰芳的炮火打击并没有结束,而是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两个小时。
在这段时间内,兰芳的炮火由远及近,甚至还会派遣战船前进到接近陆地的地方进行炮击,以求火炮射程可以覆盖更大范围的城区土地。
当时幕府的观察人员向德川治济和松平定信回报,说兰芳火炮的射程非常恐怖,在近海地区向江户城区炮击,大半个江户城区都在他们火炮的威胁之下。
甚至于都有人觉得将军所在的地方已经不是很安全了,应该尽快向内地转移,避免被兰芳的火炮威胁到。
幕府高层对于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完全没有预料到,这兰芳士兵的影子都没见着,光是炮击就把他们打的要死要活,这仗还怎么打下去?
德川治济和松平定信面面相觑,年轻的将军德川家齐颇有些慌乱,不断的寻思着自己是不是应该离开这是非之地,去到更安全的地方。
不过很快,德川治济否决了这一提议。
“现在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很难说一旦兰芳军队开始追击,我们能不能快速的离开这里,万一在撤退的路上被兰芳军队追上,到时候又该如何是好?
留在江户城内,好歹还能据险而守,离开江户城,我们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任人宰割,所以绝不能在这个时候撤退。”
德川治济的说法得到了大部分人的认同,他们也觉得这个时候要是逃跑,很难说会不会被兰芳军队追上,然后乱枪打死。
待在江户城内,好歹还有那么多的防御设施,好歹还有坚固的城防,战斗已经打到了这个地步,只能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没有别的办法。
但是他们没想到的事情还在后头。
兰芳海军的远距离炮击还在持续。
长达两个小时的炮击之后,李闯认为进军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下列大量六级舰组成的进攻船队开始向江户城水道系统进发。
江户城区内的水道可以抵达江户城的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角落,所以兰芳海军可以完全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水上优势,使用大量六级战舰承载军队和少量火炮展开突击。
他们可以通过水道进入江户城区内,对江户城区内还没有溃散的幕府军队展开进一步的进攻,抢占城内关键的军事设施,以尽可能快速的控制江户城区。
于是第二阶段作战正式展开。
海军陆战队乘坐战舰进入江户水道,通过江户水道进入江户城区,一路上发现并没有遭到什么阻挡,如入无人之境。
船上的士兵瞄准岸边,一旦出现尚未溃散的幕府武装,便立刻开枪射击,将其击溃。
抵达城内战略要地之时,便由军队通过水道登陆,直接奔袭战略要地,将其拿下,驱散周围幕府武装,以实现对战略要地的占领。
李闯本来认为江户城作为当时日本的权力中心,应该有比较强大的防御兵力,所以他对于海军陆战队的要求是不惜一切代价前进,顶住可能的伤亡,全力前进。
然而他错了,他错的很离谱。
83中文网最新地址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71482/2672759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