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锋在中海多呆了些天,主要是帮钟蕾制作歌曲。
他没怎么参与即将完成的《枯燥》录制,而是把绝大部分精力都放到了《浴火》伴奏的制作上。
抄归抄,但出于责任心,他得保证这首歌与未来的版本完全一致,不能有任何差池。
在原来的时间线中,钟蕾从创作出《浴火》的歌词再到完成编曲的确没用多久,不过中间这个过程里并没有他英雄救美的这一出。
这段时间里对钟蕾影响最大,触动最深的事情应该正是孟婉月的车祸身亡。
她认为自己要在孟婉月在驾车时突然休克这件事上负主要责任。
当时她应该是被自责淹没,同时又悟到了孟婉月为了追逐梦想而牺牲的情绪,最终在这情绪的触动下灵感爆发,最终完成《浴火》的编曲。
陈锋不确定在失去了这段人生体验后,钟蕾的灵感与创作水平能否满足《浴火》的境界。
万一她自作主张的认为某个旋律不够恰当,给改了,还改得没那么好,陈锋就成了偷鸡不成蚀把米。
他可不想把这首极度重要的军歌给玩没了,所以最好亲自照看着,然后一个音阶一个音阶的与钟蕾阐述这些旋律的创作动机,如同庖丁解牛般剖析《浴火》的奥秘。
他自己当然没那水平,但历史上无数乐评家用了近千年的时间来琢磨这首歌。
光是分析《浴火》的韵律音阶和歌词,都在音乐赏析这门大学问里诞生了门分支学科,名为“浴学”。
陈锋得闲时,也是看过浴学家们的专著的。
陈锋:“这里有一个重复的和弦。但只是看似重复,比起上一个段落,重复和弦的节奏加快了17%,每个音阶的基准一样,但时间更短。目的是形成一种更强烈的紧迫感,进一步抬升听众的内心共鸣。”
钟蕾问:“为什么是17%而不是15%或者20%呢?”
陈锋:“你品,你细细的品。我们分别听一下15、17和20的三个版本,你觉得哪个版本的味道更强?”
“17%!”
“这就对了。”
……
陈锋:“这段4411是经典的布鲁斯和弦走向,我们把它嵌入进去,将其作为增加景深的背景音。”
钟蕾:“布鲁斯也可以当背景音吗?”
“是的,可以。在人类大脑中有一个叫做hMT+的区域,负责跟踪移动的视觉物体,其神经反应展现了听觉信号的动作和频率。盲人的hMT+的区域比正常人更发达,对移动物体的声学反应更强烈。”
“那和这段和弦有什么关系?”
“研究数据表明,hMT+区中一种决定神经元反应的生物酶会因受到特定频率声波的撞击而剧烈颤动,活性大为增强。我们在这里嵌入的4411背景音,它将会和更明朗的伴奏以及你的歌声融合,形成共鸣,刚好达到那个频率。”
钟蕾大惊:“有这个声学研究吗?我怎么不知道?还有你怎么知道我唱出来之后刚好能满足你说的这个条件?”
陈锋:Emmmmmm……
“反正我说是这样就肯定是这样,你别和我杠。”
这是九百多年后那名玄武院的天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写在了那人的乐评里。
陈锋能说得出来个鬼!
下次就该说得更玄乎,不能讲太理论的东西了。
陈锋暗自警醒。
四天之后,在他的亲自参与下,终于把亲手所写的曲谱与钟蕾讲了个通透。
钟蕾看他的眼神又变了。
她之前曾经认为陈锋这个非科班出生的音乐制作人搞创作有点碰运气的意思,纯粹靠天赋碾压。
这次听完他的解析,钟蕾才知道,在陈锋的脑袋瓜子里藏着她根本难以望其项背的艺术理解。
他甚至将科学与艺术结合到了一起!
这是何等的造诣!
等她亲自用电子编曲试唱一遍,确定陈锋所说的每个点都真恰到好处,她简直不敢相信,可这就是事实。
世上竟有人将音乐与人体的神经反应琢磨得这么深!
“你怎么不去搞研究,写论文?”
陈锋摇头,“其实我说的很多东西,都是我的猜想,没办法论证。就像当年普朗克提出量子物理的理论,直到现在也依然无法完全验证是一样的道理。”
钟蕾表示懵了,听不懂。
当天傍晚,两人一道回了汉州。
一天之后的上午九点,Q音上接连发布了两首单曲。
由陈锋作词作曲的《夜已深》和《枯燥》,分别由知名摇滚歌手何家琪与超新星钟蕾演唱。
陈锋起床看到这情况时,很是无语。
干嘛呢,这不自己打自己吗?
他当即联系Q音音乐总监马天华询问,才知道这是Q音那边临时决定的一个策划案。
两首歌看似互相竞争,但其创作人都是陈锋,又能形成联动。
Q音索性把钟蕾、何家琪与陈锋三人捆绑到一起,共同打造成一个IP。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80/13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