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笑了。
又能看到这张熟悉的脸,真好。
他又将目光投向远处。
天空之上,烈日高悬。
青空下成千上万艘纺锤形运载机正穿梭来去。
这些载具的速度很快,看似如同乱麻,但其实相互间的行进路线都严格分割开来,各自都能沿着稳定的专属轨道平稳前行。
与过去的地内载具不同,如今的纺锤形载具无论是悬停还是提速机动,下方都不再喷射焰光,看起来如同漂浮。
陈锋笑得更灿烂了。
大型载具能漂浮,这说明人类科技再次取得了进步,对力场的控制更精准,更完善,终于能将过去仅能用做战舰护盾的力场当做载具常规驱动力。
就在此时,一艘造型别致的三角形快速载具从基地深处起飞,呈直线升空,直扑地球之外的太空。
在三角载具升空时,天空中那些载具的行径轨迹同步微调,硬是从乱如尘暴的局面中为这三角载具预留出一条直线通道,且相互间依然互不干扰,就连速度都丝毫没有放缓。
中央智脑的算力又进一步增强了。
基地里,大钟楼依然存在。
但操场变得比过去更大一些。
如今的操场被淡蓝色的屏障严格的区分为数个板块,陈锋所在的新兵队列只在其中一个角落。
另一边,正有数十名身穿漆黑战甲的战士在互相切磋喂招。
这些装甲战士的身高看起来都在一米八至两米二之间。
这是他们的装甲身高。
单兵甲的科技水平再度拔升了,变成了更贴合人体的生物甲。
生物甲具备了更多特性,其表壳看起来十分柔软,但在发生碰撞与交火时,被击中的柔性甲却又会瞬间硬化。
这些战士交手的兵器和技巧也比上次过来时青龙甲单调的枪刀盾复杂许多。
他们后背装甲的皮筋可以抽下来,手腕一抖变作长度从数米到一米五不等的直刀,又或者,在往后退时,大腿两侧装甲下方向外激射出数十个光点,随后这些光点将会蜂拥扑杀向对手,引发连锁爆炸。
这些人交手的余波轰在那层淡蓝色能量屏障上,泛起水波般的纹路。
这般场景告诉陈锋,他们是在实战,而不是数据模拟。
陈锋是在模拟器上过了许久穷日子的人,他只想说,我的天呐。
现在都这么败家的吗?
练兵居然实战,也不怕打坏了装备?训练中这样消耗能量,也不怕能源短缺?
不过,他震惊归震惊,但他心中依然有优势。
这些有资格穿甲对战训练的人,必然已是基地中的精英,可他们中间机动能力最强的也不到35G以上。
他们与目前坐拥50G上限的陈锋的差距依然肉眼可见。
但另一个区域内的训练内容,他就看不懂了。
场地中只有两人,依然穿着那种贴身生物甲,但这两人并未近距离搏击,也没举枪对射。
他们相互距离很远,各自背后都有一台重型卡车。
这二人都张开十指平举向前,指尖处有光束链接在其各自前方的荧幕上。
二人时不时抖动手指,卡车上则如蝗群般飞出密密麻麻的微型飞行器。
这些飞行器在空中战斗,战斗模式多种多样,既有集群轰炸,又有编队齐射,以及自杀式冲锋自爆。
与另一边的单兵作战技巧演练不同,这边更像是规模化战争。
两名十指链接光束的战士,应该就是这场微型规模战争的指挥官。
随着技术革新,人类的作战理念再度发生变化,诞生出新兵种了。
生物甲等同于过去的青龙甲改良型,而这种单人成军式的作战理念,则能将精英战士的特质发挥到极致,可以一个人就对敌军实施手术刀式的建制突袭。
如果不出意料,那种卡车应该还有太空战的适配机型,与装甲战士协同攻击。
大约有三种飞行器。
一种约莫足球大小的圆形飞行器是其中体型最大的,会有更多苍蝇大小的微型飞行器从里面飞出来,扑向前方的交火区域,又或者转场偷袭侧翼,以及潜伏进攻敌军指挥官。
还有种子弹型的飞行器,长约一分米,飞行速度很快。
第三种则就是苍蝇飞行器了。
距离太远,陈锋看不真切这些东西具体的攻击方式,仅能根据齐射时亮起的微光判断这些飞行器在近距离作战时用到了超微型激光束,以及疑似钉子粗细的导弹。
再多观察十余秒,陈锋读懂了这种指挥战的理念。
这是人工智能与人脑判断结合的单兵作战方式。
飞行器都内置了许多作战方案,指挥官的控制不用精确到具体某一台飞行器,往哪里射击,只需要下达一个方针性质的指令,飞行器就能做出相应的反馈。
指挥官的十根手指上链接的光束,应该就是下达指令的媒介。
之所以不用脑波遥控,应该是这样的半实体链接拥有更低的传输延迟。
“陈锋,看够了吗?好看吗?你已经看快五分钟了,漂亮吗?”
丁虎的脸突然闪到陈锋面前,遮挡了他的视线。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80/1384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