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上午四个小时拿来看指挥官教程,下午则继续读书,力争不靠繁星帮忙作弊也能通过高中毕业考试。
晚上时则进入模拟训练系统,进一步强化训练银河战丸的操作手感,并给别人示范教学。
同时他每天还得至少抽出一小时来完成脑波协同共振训练,以持续提高唤醒度。
两天半过去,陈锋的穿梭机停靠在一台庞大的飞行机械前。
这飞行机械是一颗金属星球。
星球正在动力驱使下,以违背物理规则的速度,沿着与黄道面呈七十度角的椭圆轨道高速运动。
陈锋的停靠是相对静止,其实穿梭机也处在高速运动中。
星球正是前身为水星的星锋堡垒。
比起原身水星,星锋堡垒的体积更大很多,直径达到惊人的一万八千公里,直径是地球的1.5倍。
当然其重量并不如地球,毕竟由无数镂空的构建筑物组成。
一开始被建造出来的星锋堡垒并没有如此庞大,但随着时间推移,进驻到星锋堡垒中的科研人员越来越多,成立的项目组也越来越多,新修的实验室也越来越多。
原本的星锋堡垒容积已经不够了,幸好人类可以依靠戴森膜不断提供的能源进行质能转化生成金属。
一个又一个模块化单元被太空造船厂制造出来,并被安放其上。
此后,建筑结构不断增补,历经数百年发展,星锋堡垒成了如今的规模,在太空中看起来像个狰狞可怖的金属怪兽。
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制造的最为庞大的飞行载具,融汇了人类最尖端的科技结晶。
把飞行载具做大,需要考虑的因素并不比做小少到哪里去,甚至可能更多。
光是为了对抗庞大的引力塌陷,就需要用力场全面覆盖整个战舰的每一处。
力场设备的稳定性更是严苛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毕竟任何一个设备出现细小偏差,都可能引起这颗比地球更庞大的人造星球出现大面积的重力坍塌,造成人员伤亡和文明科学生产力的损失。
毕竟如今全人类共有近三十亿优秀的科研人员在此任职,从事科研工作。
另外还有数百个与星锋堡垒类似功能的太空实验室,飘荡在太阳系的各处。
这些实验室的规模倒及不上这里,各自从事的也是不同方向的研究项目。
譬如由欧青岚率领的重型爆破新型武器研究所,就在另一个规模并不大,但人员却极度精锐的太空研究中心里。
由于戴森膜的能量产能进一步提升,且人类又不曾经历过战争内耗,还有繁星居中调配,诸如此类的精细化研究项目分工可以做得更细致与全面。
在这条时间线里,母星地球上的环境只代表人类的冰山一角。
如今人类的母星是整个太阳系,只是走不出去而已。
穿梭机与星锋堡垒同轨移动一分钟后,成功完成对接。
陈锋走下穿梭机,站到了这巨大金属“行星”的地表上。
他身边有空气,不需要穿防护服。
与地球截然不同,因为实验项目的需要,星锋堡垒并没有制造出完整的大气层。
在稳定力场的笼罩范围下,覆盖在金属星球表面的大气层高度只有不足三公里,没有完整的大气层结构。
因此,从这里仰望天空看不到蓝天白云,只能见漫天星海,倒也壮观华丽。
星空中的繁星格外明亮。
远处的太阳光芒在能量力场的过滤后,不算刺眼,只如一盏永悬当空的小小明灯。
星锋堡垒的自转速度比地球稍慢,表面引力环境原本远小于地球,但陈锋的体感重力却刚好一个G值。
他试着调整了一下,发现重力竟可以根据每个人的喜好与锻炼需求进行点对点的调整。
调整范围可以精确到他这个人的投影面。
在两个开启不同G值的人近距离接触时,智脑会自动生成力场挡墙进行干涉阻挡,防止重力骤然变化引起误伤。
陈锋想了想,身为立志要成为超级战士的男人,又忙到没空搞力量训练,应该抓紧每分每秒。
他索性抬手把自己的G值上跳到了6G。
前方不远处是一个铺上草坪的大型中央广场。
广场上有喷泉,也有绿树如茵。
广场上有不少身穿或白或蓝工装服的人来来往往。
有人心事重重的信步徘徊,也有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争论不休,气氛看起来既轻松又严肃。
到了这个科研星球,陈锋倒是能更明晰的感受到这个时代的学术氛围。
看起来很好,但大家似乎还是有老问题。
太拼了。
几乎所有人讨论的话题都与学术有关,并且在思维火花碰撞时,当场申请模拟实验,以证明各自的对与错。
那些自顾自散步的人,脑子里想的必然也是各自的工作,还时不时驻足做记录,亦或是翻阅些资料。
他们一点业余爱好都没有。
这样不行啊,这些人真该都学学欧青岚,好歹这位胖子的隔N代后人还继承了喜欢民谣的爱好。
陈锋心想,学者们真的太累了,脑子得不到丝毫放松,这对创造力本身是无益的。
人脑毕竟不是机械,张弛有度才是永恒主题,适当的放空脑子,遗忘些过去的牛角尖,某些时候才能等来灵光一闪的精妙创意。
没有创意的科研,真没有灵魂。
路子可以走得远,但走不宽,迟早会被关在某个死胡同里。
也不知道那些提前一天出发,并抵达星锋堡垒的原失落者研究人员们怎么样了。
陈锋又想起那个研究超频短音的白发老者。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80/1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