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将途中的美景化成一张张照片时,我们可曾知道或许那景,那物便是一段逝去的历史。时光,会冲淡我们初遇时的欣喜,然,历经岁月之后,铭刻在脑海里的是旅程中,那些不经意与你邂逅的一段往事,且越来越清晰。
一段旅程一段往事。
乌鲁木齐是我认为最不像中国城市的城市。街上的清真寺,维族人热情的语言还有新疆女孩的姣好容颜,一切都因这座城曾经属于这两个字:西域。
这是个有神秘往事的地方。
相比较湿润的江南气候,这里气候干燥。出生江南的人,对于大漠戈壁,总会心生向往。秋天对于新疆来说,是奢侈而短暂的。避开了人流汹涌的天山天池,在新疆博物馆里静静的徘徊。透过谜一般光晕的陈列品,让你真实的感知到了你来到了远方的这座城,这不亚于看一场唯美绝伦的风景。
先去博物馆,是这些年旅途中养成的习惯,它能让你迅速的融入到一座城的风骨中,也会让千篇一律的旅途生活,活色生香起来。
曾经丝绸之路上的西域列国,它们有的静静的躺在沙漠深处,等待着人们将它们重新唤醒,而有的还在沿用着千年前的地名,我在一处橱窗前停顿了下来,久久不愿离去。这里陈列着一些简单木牍,有的呈长方形,有的呈楔形。木牍上面刻着一些形似蝌蚪的文字,古拙中透着一些幽远气息。
看了一些介绍,知道这是一种叫佉卢文的文字,发掘自一千七百年前的尼雅遗址。
因那里曾经流淌着一条叫尼雅的河流而得名。
在尼雅遗址的范围里,更有一个已经逝去了的古国,叫精绝国。它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小国。原来并不为人知的这个古国,却因为前几年的一部影片而声名鹊起。
这,又是怎样的一个国家呢?为何佉卢文已经成为了一种死文字了呢?
回到宾馆里,我始终念念不忘这个精绝国,总想解开它神秘的面纱。翻阅了一些资料,精绝国是真实存在的。最早出现在东汉历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西域传》里,里面是这样描述的:精绝国,王冶精绝城,去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户四百八十,口三千三百六十,胜兵五百人。
这的确是个小国。人口才四百八十户,离开长安八千八百二十里,但虽属小国,人们却安居乐业,富庶宁静。这是东汉时期描述的精绝国,然而,到了大唐时,精绝国成了另外一幅景象了,《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媲麽川东入沙積,行二百余里,至尼壤城,周三四里,在大泽中,泽地湿热,难以履涉,芦草荒茂,无复途径。这也是对精绝国文字的最后记载了,这以后,精绝国正式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了,再也没有关于它的只字片语。《大唐西域记》是玄奘法师从贞观元年至贞观十九年间西行的见闻,当他途径尼壤(就是尼雅遗址)时,当地已经是一片沼泽地了,野芦苇遍地生长,几乎遮盖了所有的道路。一千多年的岁月,让曾经富甲一方的这座西域小国,缘何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呢?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801/1806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