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在温体仁们看来,建奴已经虚弱到只剩下辽阳一城,所有的建奴人口连兵带家眷加起来也不到十万人,如何能是十二万大军的对手!
所以,战败根本是不可能的。
王业泰却知道,八旗兵主力未损,至少还有四万多八旗兵,想打赢并非易事。
王业泰可不想当文官们应声虫,听从文官们摆布。兵部制定的方略,在王业泰看来更是一个笑话。一帮连仗都没打过的文官,不懂地形,不知己方士兵情况,更不知道建奴实际战力。仅凭读过几本兵书,便妄图遥控指挥,还制定了全盘方略,这不是笑话又是什么?
简直是上赶着给建奴送人口啊!
所以,在给朝廷的奏疏中,王业泰直接否定了兵部的出兵方略。王业泰直接言明,若是朝廷坚持,辽东拒绝出兵!
“太放肆了,简直是跋扈!”兵部尚书熊明遇气得直哆嗦,温体仁心中也对王业泰非常不满。
然而再是不满,他们也无可奈何,王业泰的功绩,王业泰在朝中的地位,不是他们能动摇的。不说崇祯的信任,便是英国公为代表的一大帮勋贵们的支持,便决定了王业泰的地位无可动摇。
一百多年了,从土木堡之变后,勋贵武将们的地位便江河直下,现在朝中勋贵,几乎成了被圈养的猪,对朝政根本没有置喙的余地。
而现在,王业泰的出现,代表着勋贵势力的崛起。事关勋贵群体利益,事关他们子孙的未来,他们万万不会容许王业泰折在文官们手中。
既然王业泰这个领兵主帅不采纳兵部方略,温体仁熊明遇等人也无可奈何,除非他们说动崇祯皇帝换帅,但那实在是太难。
无奈之下,朝廷只能妥协,默认了王业泰对全局的指挥权力。
于是,崇祯下旨,以平辽侯王业泰为讨虏大将军,赐旗牌赐尚方宝剑,全权负责征辽阳之事,辽西辽东一切文官武将皆听调遣,三品以下官员可以先斩后奏!
随着朝廷圣旨,战争的机器全面开启,一队队明军士兵经蓟州过山海关,向着辽东战场开去。一艘艘海船,载满了粮草军械各种物质,从天津港,从登州港出发,向着辽东驶来。
而接到朝廷旨意的那天,王业泰便推掉了一切庶务,把全部心思放在了这场大战上。
旅顺、金州关、海州,平辽军精锐开始集结。
宽甸、镇江、建州、沈阳,随着王业泰命令传来,整个辽东明军的地盘,都动员了起来。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8325/210671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