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学林一边说,一边站起身,来到了窗台边,看着远方霓虹下的高楼群,继续道:“138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是一片光的海洋,正反物质不断相互湮没转换成高能光子。随着宇宙不断膨胀逐渐冷却,反物质消亡殆尽,留下了一个物质的世界。宇宙起源的标准理论认为,物质与反物质在大爆炸之初是成对或等量产生的。那么原初反物质究竟是怎样消失的呢?乔教授,你有兴趣跟我合作,一起揭开这个秘密吗?”
乔安华瞪大了眼睛,呼吸渐渐变得急促起来。
他知道庞学林想要说什么了。
因为庞学林所说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可能存在中微子振荡里!
正常情况下,要全面描绘中微子振荡,需要六个参数。
θ12、θ23、θ13、(Δm21)^2、(Δm32)^2、δCP。
其中θ是混合角,表示振荡的振幅,θ12就是第一代中微子与第二代中微子振幅,依此类推;(Δm21)^2是第二代中微子与第一代中微子质量平方差,表示振荡的频率;δCP是CP破坏相角,表示正反中微子振荡的概率不同。
目前已经测得5个参数θ12、θ23、θ13、(Δm21)^2;(Δm32)^2,还剩最后一个CP破坏相角δCP,始终困扰着物理学界。
这个CP,就是电荷宇称守恒。
C是电荷守恒,P是宇称守恒,科学家已经证明CP破坏了,δ就是那个破坏相角,如果测出它的值很大,就能指证是中微子破坏的。
这些年,科学家们想方设法试图测量δ的大小,但始终不得其门。
虽然大亚湾实验测得的θ13给出了最大CP破坏迹象,甚至有科学家认为δCP有可能为270°,只要这样,就能证明是中微子导致了正反物质不对称,物质打败了反物质。
但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始终只是一个猜想,物理学家们设计了许多种方案,都未能测得δCP的大小。
再加上大亚湾实验中丢失的那百分之六中微子。
笼罩在中微子头上的迷云,已经困扰了好几代物理学家。
但是,假如根据庞学林的理论,不同味之间的中微子,都需要通过一种惰性中微子进行相互转化的时候,那所有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甚至还能帮助人类找到梦寐以求的暗物质!
这样一项成果,将会使得人类的基础物理学往前走一大步,任何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都将青史留名。
这也是庞学林说出这番话后,乔安华会变得如此激动的原因。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8529/2147115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