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志东对这个差事非常的感兴趣,还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史翰林,虽然只有三个字,却代表着他心中满满的翰林梦。
其他编辑们借鉴于他,也纷纷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各种花里胡哨的笔名逐渐产生了。
朱慈烺的不断加资,让汉经厂又扩大了数倍,各种印刷设备和工匠也新增了不少。
同时,他将新太仓胡同中的八大汉奸的府第改成了皇明时报的编辑总部,又加资一万两银子增加印刷设备和招募工匠,正是成立皇明时报社。
从第二期开始,皇明时报正式确认三天一期,每期一万份,受众地从京师拓展到通州、大兴、顺义等京师附近的地方。
在第二期的时候,那个笔名为“大明第一帅”的人又在报纸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揭秘陈姓户部员外郎如何一步步的走向深渊》,朱慈烺想用这篇文章敲打敲打这些当官的,当官要收敛,不要自误。
这篇文章涉及到朝廷官员,让很多人感到十分诧异,这报纸上敢写这么犯禁的东西,就不怕被锦衣卫请去喝茶,被朝廷查封吗?
当皇明时报发出第三期的时候,人们才确信,这皇明时报背后肯定大佬,不然不会这么玩。
很快就有人传出,说皇太子的仪仗曾出入过皇明时报编辑部,这个消息让很多人都释然了,难怪这皇明时报这么牛,什么都敢说,原来后面站着当朝太子。
慢慢的,开始不断有人投稿,发表一些新奇见闻的文章,甚至有胆大的开始评论朝廷的一些政策。
文人们见这些文章并没有受到朝廷的整治,于是开始有一些胆子大的人也在皇明时报上发表了自己的整治看法。
而这些人没想到的事,不但没有追究,还能拿到那个叫什么稿费,一些文人就相继在皇明时报上发表文章。
皇明时报上每天发表的内容种类越发的繁多,包括文学、天文、地理、文学、数学、农学、医学等等各方面。
朱慈烺担心编辑部的人不懂这些,直接把汤若望的《崇祯历书》,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书每天摘抄部分发在皇明时报的科学版块。
朱慈烺就是想通过报纸,潜移默化的使大明百姓有着对世界清醒的认知,不要固步自封,慢慢的改变其思想,引起一些人对科学产生兴趣。
历史上明末的科技发展迅猛,出现了很多科学家,此时有《皇明时报》作为载体,让分散各地的他们有机会交流,互相印证启发,促进科学发展。
《皇明时报》在北直隶地区的成功,让朱慈烺十分宽心,他开始着手在全国各地建立皇明时报分社,同时作为李廷表等锦衣卫在全国各地点的情报点,以报纸位掩护传播情报。
朱慈烺又奏请崇祯皇帝,将皇明时报社并入礼部,成立礼部宣传清吏司,史志东担任正五品的郎中,负责管理皇明时报社,崇祯当即批准。
报纸的作用,或许开始人们并不以为是,慢慢的,朝廷就会意识到它的强大,朱慈烺不可能一直将他攥在手中,那样只能引起别人的非议。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8602/216775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