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课堂上反复练了很多遍,冉让现在的身体记忆并没有消退,不用再数吹咀就能够找到C调do。
不过戴上耳机,家里又比课堂上安静太多。这让他又很清晰的听到,自己吹得并不准。八个音符的位置是找对了,但漏气也严重,相邻的音时常跟着一起响。
冉让并不气馁,挺直了上身,重新闭上眼睛,打着节拍,“跟着老师”又唱了一遍。然后,他重新架起口琴,含孔吹了起来,但是效果依然不尽理想。
之后又试了几遍,冉让才真正知道了厉害:原来想把12345671吹工整,都这么难?
当然,如果用最简单的办法,不含三孔,原本也没这么难。冉让也很想试试,就用一般的方式玩一玩。
但是这个念头,只是一闪而过。
冉让没有投机取巧的习惯,微微休息了一下,就重新唱谱,打拍,然后再练。
因为吹得太努力,他的头上又冒出了汗,脑袋也有些发晕。但越着急,越是吹不准,冉让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太笨?或者是戴着牙套不适合练口琴。
老师在课堂上说:“每天练琴半小时,你会找到练琴的乐趣。”
可冉让已经练了半小时,暂时还没有找到乐趣。他实在是太笨了,起码谈不上聪明,连“哆惹咪发嗦啦稀哆”都吹不清楚。
要是换了其他人,怕是早就放弃了。
只可惜,冉让从小受到的打击很多,似乎已经司空见惯,并没有被打倒。
而且作为笨人,自然有笨人的想法。或许对天赋高的人来说,吹12345671连练习都谈不上。但是冉让觉得,这对他来说不亚于一首完整的歌曲。
“分开来练!”
先练“do”这个音。
冉让再次张嘴,含住了三个孔。轻轻吹响了C调的do之后,耳机里清晰的感受到了一点杂音:有左边一个吹咀的do,好像还有右边吹咀的mi。
如果是吸音re,左边就明显会有低音xi的杂音,右边则是C调的fa。
这证明两个问题。一是左边含孔超界了。另一个问题,是右边的舌头没有做好闭合。
于是冉让慢慢将嘴收小了一点,果然那个同样是do的杂音消失了。于是冉让仔细感受,自己的嘴到底张到了多大?他要把这个位置记忆下来。
口琴是一样的,但每个人的体格不同,含孔的位置自然也不同。这就需要精确的测量。
如果是天才可能不需要,可惜冉让并不是天才。
当然,如果是聪明人也不需要。因为聪明人会偷懒,比如含住一个孔不停的吹,自然也能消除杂音。
但是冉让还笨,不知道偷懒。松开吹咀重新再含孔,和一直吹一个单音完全不是一个概念。
就这一个音,冉让反复吹了上百遍。
他蠢到放开口琴,先唱一声谱,然后再含孔,就像被老师盯着一样。只有这样,才能不停的让身体重复这种机械记忆,最终让低声部的杂音彻底消失。
接下来,是消灭邻声部的杂音了。
冉让像刚才一样,慢慢调整着自己舌头的位置,仔细辨认着耳机里传出来的簧爿振动。终于,邻声的杂音也消失了,冉让赶紧记忆下这个口型,反复又吹响do这个音。
这一回,耳机里传来的终于是非常单一,准确,清晰的C调do了!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9259/232026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