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李叔诚和顾氏更顾虑到,他们所遇祸事皆因二人招惹到了京中权贵,为免拖累家里,在夫妻俩的执意恳求下,老李家仅用了十来天时间就完成了成亲、分家和立户的诸般手续。
于是征兵令到云台里的时候,李老爷子的三个儿子家中都只有一个成年男子,俱在“不征”范围,让本因李叔诚断腿一事阴云密布的李家稍稍放松了些心情。
然而云台里的其他人家,包括李氏宗族的其他族亲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虽然征兵令说了不能以钱财代替人丁,但是整个云台里只征十九人,其中具体怎么操作,还是负责征人的衙役说了算。
于是有闲钱的人家就出钱财贿赂,希望这名额不要落到自家。
有人发现之后,也赶紧出更多的钱财,以求自家也能避免被征召。
到了后来,就如同竞价拍卖一样,十九个名额就像悬在云台里上方的十九把剑,大家争抢着购买能逃离幸免的资格。
而没钱,或是没别家有钱的人家,就只能哀叹着目送自家的儿子、丈夫、父亲背上行囊,跟着衙役前往鸣凤里,搭船北上,一去无归。
那一年的云台里,愁云惨淡。
无论是出了许多钱的,还是无奈送走了人的,家家户户都是元气大伤。
早在得知老李家赶巧分了家,躲过一劫的时候,就有人心里不舒服了,私底下议论纷纷,说李家怎么分家分的这么巧?
又有人说:李叔诚是在京城招惹了贵人被打断的腿,但到底是在京城,怎么也该听到点风声吧?
乡邻对此多有猜测,觉得李叔诚不厚道,知道了消息只顾自家分家立户,避免祸事,却一点消息也不透露给乡人。
当然因为这事仅是猜测,没根没据的,大家虽然心里有埋怨,却并没有当真拿来挤兑李家的。
直到送征兵出发的那日,十九位被征的乡邻被家人送至鸣凤里船埠,云台里的乡亲们才在鸣凤里百姓悲悯且庆幸的唏嘘声里,得到一个消息:鸣凤里没被征丁。
因为鸣凤里今科出了个吊在榜尾的同进士,此人才在榜上看到自己的名字,就立刻跑去向纪府递了拜帖,投在了当时还是三司判官的纪旻门下。
而鸣凤里因着此人,也在这场紧跟而来的征兵诏令里,被纪旻划了出去。
这消息随着返回云台里的乡亲口口相传,传的人尽皆知,一时间云台里所有人都想到了断着腿躺在李家西厢房里的秀才郎君,李叔诚。
他们无法不责怪李叔诚。
这是个十里八乡公认的才子,十八岁的秀才公,且是他们宏州解试的头名,作得一手锦绣文章,所擅丹青山水更是常被名家赞誉。
这么个前途有望的李秀才,省试当前却把自己弄成了残废。
要知道省试一过,就是实打实的进士,只等朝廷派官就可走马上任的。
而秀才是什么?不过是过了发解试,给学子的一个虚名,便是得了第一又如何?没有半点实用。
李叔诚的腿一废,断的不仅是自己的前途和李家宗族期望已久的青云路,更是云台里众多乡亲们头顶的房梁木。
于是就有性子火爆的族中婶娘骂上门来。
说李叔诚是一坨泥,宗族供养他读书进学,在需要他回馈宗族给与庇护的时候,他就成了废人。
其形容之狠厉,言辞之毒辣,若叫李老爷子现在回想起来,还会觉得气血上涌,太阳穴突突直跳。
所以李老爷子一般不愿回想这些事,一来往事不可追,没有意义,二来闲着无聊,拿这种回忆气自己作耍子吗?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31393/709738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