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润园,苦尽甘来的老马同学,正在拜访自己的恩师宿白先生。
而且俩人讨论的人物也正是苏亦。
“你跟苏亦相处了一天,觉得他的性子如何?”宿白问。
先生收弟子,不仅要看学识,还要看品性。
宿白是导师,又是考古教研室的负责人,考古专业的实际负责人之一,日常工作忙,他的身份又敏感,这种情况下,要考察苏亦的品性,马世昌这个同门师兄就很合适。
马世昌说,“开朗,健谈,但耐得住性子,这两天基本上都在阅览室看书,一待就是一天,韧性很强,不像同龄人一般活脱,也很有主见,对很多考古现象都有自己的看法,也明确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文献阅读量广,似乎资料室不少文献他都看过,同样,英文水平很好,可以毫无障碍的观看英文版著作。”
马世昌给了苏亦很高的评价。
尤其最好的评价引起宿白的注意,“他的英文水平确实好,你们几人中,初试英文分数,他是最高的,差一点满分,口语也不错。当时面试的时候,他可以很流利的跟西语系的秦老师对话,让苏主任跟我都很惊讶。从这个方面来说,他比你们更加具有优势,这点,你得向他学习了,虽然我们考古专业打交道的是中文文献,但当今世界是需要跟国际接轨的,现在国家推翻苏联模式向英美学习,英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说着,他又问,“他都看了哪些英文专著?”
马世昌说,“主要是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的《阿留申群岛考古调查报告》,《勘察加半岛考古调查报告》个两篇考古调查报告。”
听到这话,宿白哑然失笑,“这个小子,看来是真的喜欢梁思永先生了,不然,这么偏门的专著,很少人会看。”
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的调查报告偏门吗?
在全球范围来说,也不算偏门。
因为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就是国籍上著名的人类学、考古学学者。
然而,这个名字就很容易让人判断出来他的国籍。
除了俄国人,极少人名字会带“基”,前世调侃俄国人,都用“大个萝卜吃鸡”来代替。
佛拉基米尔·乔基尔森的这两篇报告当年出来的时候,确实在国际上造成不小的轰动。
他也是西伯利亚地区人类学与考古学考察的先驱,被誉为俄国人类学考古学领域“三杰”之一和“西伯利亚人类学研究之父。”
他是当年参加革命才被流放西伯利亚地区的。
还参加过著名的jesup北太平洋地区的田野考古考察队。
然后在1909-1911年,他受邀率领俄国考古调查队,赴阿留申群岛和勘察加半岛展开为其两年半的考古调查。
尽管乔基尔森享誉欧美,却未得到俄国科学院的接纳和研究资质认可。
无奈,1922年的时候移民美国,在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期间与华盛顿卡内基研究会合作,出版了阿留申群岛与勘察加地区的两份考古调查报告。
他的学术报告堪称人类学与考古学的经典之作。
他的《阿留申群岛考古调查报告》至今仍是研究该地区人文历史的基础。
人类学跟考古学是梁思永当年留学哈佛主修学科。
https://zerifeisheng.com/book/55837/17040426.html